□ 林雯晶
“我要献身海南非遗传承事业,做一头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骆驼。”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公共文化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处)二级调研员刘实葵如是说。负责海南非遗工作13年以来,她注重创新,努力让非遗在保护与传承中焕发新活力,讲好海南文化和旅游故事。
2012年,刘实葵推动海南开启省级非遗项目调整规范,取消了实际已无活态传承的几个项目和未履行保护职责的项目保护单位,建立了较为规范科学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2014年,她积极推动试行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考核和退出机制,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
在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评审过程中,刘实葵坚持实地察看。“尽管工作量不小,但我对每一个项目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了解每一个项目的文化底蕴,将其更好地传播出去。”她说。
作为黎锦技艺申报非遗项目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刘实葵参与编写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实践》。
刘实葵介绍,近5年来,海南省各市县相关部门举办各类非遗项目培训班近600期,培训人员1.7万余人次。这些学员遍布各乡镇,在非遗传承实践和展示传播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目前,海南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名、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9名、市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00多名。“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全省100多所中小学开设非遗技艺实践课,参与学习人数超过2万人次。
刘实葵还把对非遗的热爱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工作之余,她认真研读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专业知识,了解熟悉兄弟省市的工作动态和优秀经验,虚心请教,向基层学习,向传承人学习,努力向专家型管理者靠拢。
得益于此,刘实葵把海南非遗带上互联网发展的快车,推动搭建海南非遗传播平台,鼓励非遗传承人利用直播、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这一举措得到非遗传承人的高度赞扬。黎族“双面绣”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符秀英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作品,吸引了10万人点赞。
“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非遗,才能产生更好的社会宣传效益。”刘实葵介绍,当前海南非遗项目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多个类别。接下来,海南还将打造传统与时尚相融的非遗产品,推动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与爱奇艺合作,通过非遗产品场景摆放、明星种草非遗产品、节目内容绑定非遗产品等方式,集结一批流量明星宣传海南非遗,提升年轻群体对海南非遗的认知度和好感度。这是海南非遗焕发新活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海南非遗以活动为媒,聚集了较高人气。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近百场活动,展示展销海南非遗;推出2021年海南非遗购物节,邀请流量主播与“守艺人”同台直播,线下开展非遗潮流市集;举办2022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将丰富多彩的年俗非遗项目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现,邀请市民一起云赏非遗闹新春……
看着非遗走进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刘实葵心里满是喜悦。她列出一组数据:海南省民间文化艺术季之“非遗说海南”系列视频,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达212.5万次;2021年海南非遗购物节期间,带动各渠道、各平台实现非遗产品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在我看来,这也是表达文化自信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未来,非遗传承和创新将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