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宇
金牌导游卫美佑是第三届全国导游大赛金奖获得者,一位来自四川广元的90后,四川导游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从业10年,她说:“因为热爱,所以才会不断追求,希望能在这个岗位上绘出自己的画卷。”
在大赛中闪光
“对我来说,2017年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导游大赛,既是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更是一个新的起点,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起点。”在那届导游大赛中,卫美佑从6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金奖。“比赛之后,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更多思考、有了新的规划。”
“这个过程,像是又经历了一次高考,知识储备有了质的飞跃。”卫美佑告诉记者,四川省内选拔和全国导游大赛期间,相关主管部门会对参赛选手进行集训。“我觉得,这个模式很好。入选国赛之后,我先在四川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封闭集训。比赛前,包括我在内的60多位选手又参加了为期3天的集训,内容涉及时事、礼仪、导游业务等等,让我获益匪浅。”
2013年,卫美佑大学毕业后,开始了导游职业生涯。地接导游、全陪导游、出境游领队,她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2017年,得知要举办全国导游大赛,我觉得应该去试试,我想站在更高的舞台上,跟更多优秀导游切磋。”为了全力备战,卫美佑停止带团,从协会选拔到市级比赛、省级比赛,一步步走进了全国比赛的赛场。
采访中,卫美佑提到了一件让她记忆犹新的事情。“比赛的时候,一位老师在现场点评时提到了一个细节,他建议我在讲解时多一些交流互动、站姿多注意脚步的走位。他说,那样,你的仪态会更加好看。我非常重视老师给出的这些建议,这些都是前辈积累下来的经验。我把它记在心上,应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
当记者问到夺金有没有什么经验时,卫美佑笑着说:“心理素质,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那次比赛,进入最后一轮10强赛时,10位选手中只有卫美佑一位女性。“得知这个结果,我的压力达到了顶点,一度觉得撑不下去了,回到房间我哭了很久,但整理好情绪之后,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
“赛场上,主持人问我:‘跟9位男生一起比赛,会不会有压力?’我笑着回答:‘感到紧张的应该是男生吧,万一输给了一个女生,他们压力会很大吧。’”卫美佑说,“经过那次比赛,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我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
在传帮带中探索
“那次比赛后,我入选首期国家金牌导游项目,并于当年12月赴厦门参加培训。”卫美佑回忆,那次培训让她见到了很多优秀导游,“我意识到,入选金牌导游,不仅是对过去某个时段成绩的肯定,更是一种新的使命,那就是要把你知道的、积累的分享给更多人。”
“培训中,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其中就包括怎样将优秀导游聚集起来做更多事情,成立工作室的想法油然而生。”卫美佑说。
2018年,“卫美佑国家金牌导游工作室”正式成立。
“其实,工作室成立之初我也很茫然,只知道要将更多经验分享出去,于是进行了很多探索。”卫美佑说,成立金牌导游工作室,她的母校——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给予了大力支持。她开始以“金牌导游进校园”的形式,不定期地在母校办讲座。
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卫美佑申报省级导游技能大师工作室。这是目前四川旅游行业唯一的一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卫美佑在业务上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
“每年,工作室都会列出工作计划表,主要工作放在传帮带上,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培训讲座,去年累计开展了10场以上的专题讲座,培训人次超过2000。其中,既有针对学生的,也有针对在职导游的培训。二是公益性的服务,在完成传帮带的同时,做一些正能量的宣传。三是人才定向培养,我们会和企业、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比如说每年为企业培训多少人次等。”她说。
眼下,卫美佑还在母校担任客座教授。“每年,我会在学校开两场针对学生的专题讲座,同时工作室还承担了学生的岗前培训,尤其是实训指导。引导他们更好地进入旅游行业,是金牌导游的责任。这算是工作室的一个创新,效果很好。”她说。
守初心向未来
今后有什么打算?卫美佑说,今年,她有两个小目标。“一是成立一支专业的导游志愿者队伍。因为我越发感觉到文明旅游工作需要志愿者去推动,这个志愿者包括我在内,我们要把热爱旅游行业的人聚集起来,为行业做更多贡献。二是打造一支导游主播队伍。四川有很多优秀导游,但是,大多处于自我发展状态。我希望以工作室为纽带,将这些优秀的导游聚集到一起,打造一支耀眼的导游主播队伍,反哺旅游业。”
谈到工作室的未来发展,卫美佑告诉记者:“我们的优势在于有一线工作经验,旅游院校的学生们非常渴望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的同时,多了解一些行业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工作室找到了合适的着力点。此后,为学生办讲座、搞培训,将行业的实际需求传达给院校,是工作室发力的重要方向。”
导游是卫美佑热爱的事业。2021年,她获评首批天府旅游名导。她说:“导游是我的本业,我会坚守本业,将更多知识分享出去。一线带团不但能锤炼技能,还能更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只有深入市场,工作室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无论何时,一线带团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到目前为止,我依然保持着一个月带2—3个团的频率。去年12月底我还在杜甫草堂带团讲解。”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