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09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用杂技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记“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陈涛

□ 陈潜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杂技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一级导演陈涛,从事杂技工作30余年来荣誉满身。从学员到演员再到团长,在陈涛心中,杂技不仅是一项事业,更是一种情怀。面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如何让杂技这项传统艺术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是陈涛一直在积极思考并努力探索的问题。

文艺创作成果丰硕

在陈涛带领下,重庆杂技艺术团牢牢抓住“出人出戏出精品”这个牛鼻子,在人才培养、剧目节目排演、精品打造上下功夫;不断开拓海内外市场,先后在美国、法国建立了演出基地,开展商业演出;创排的杂技剧《花木兰》《红舞鞋》等在海外20多个国家演出3400余场,观众达300多万人次,进一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让世界通过中国杂技领略中华文化魅力。

近几年,陈涛潜心创作,不断开创新的技艺技巧,他表演、教学和编导的作品累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30余项。其中,《梦》《励》《伞丛扇影》在第九届全国杂技比赛上揽获两金一银;《伞丛扇影》荣获IBM国际魔术大赛金牌、金牌奖和最受观众欢迎奖3项大奖;《幻影飞鸽》《仙豆》荣获中国杂技金菊奖等。

重庆杂技艺术团接管重庆国际马戏城后,陈涛带领艺术团打造的《魔幻之都·极限快乐Show》填补了重庆主城区文旅驻场演出的空白。2019年至2021年,重庆杂技艺术团在重庆国际马戏城开展《魔幻之都·极限快乐Show》驻场演出近700场,接待观众40余万人次。陈涛介绍,该演出以“极限”和“快乐”为主题,以“现代杂技表演”为核心,以“3D全息技术、高空机械”等科技手段为辅助,获得不少观众的称赞。

丰富的原创作品让重庆杂技艺术团在重庆市舞台艺术之星评选、国际国内杂技魔术大赛中屡获殊荣,确保其在竞争激烈的演出市场可持续发展,提升了在国内外杂技界的影响力和地位。

研学项目寓教于乐

一边是市民对杂技艺术了解较少,参与度不够;一边是马戏城资源利用率不高。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让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是陈涛一直思考的问题。

经过陈涛的调研和思考,全国首个以杂技艺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研学基地应运而生。“2019年底,我们与研学机构、学校联合,将传统杂技艺术转化为教育资源,打造了以马戏城为研学基地,以杂技、魔术为研学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体的马戏城研学教育项目,艺教结合,寓教于乐,让更多学生走进马戏城,体验杂技之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陈涛介绍。

每天早上,学生们来到马戏城,感受杂技技巧、认识道具、了解观演守则等,通过互动教学沉浸于杂技世界之中,下午在马戏城观看剧目演出。陈涛介绍,“我们针对中小学生各年龄层,开发了30余个杂技魔术研学课程,并打造了杂技剧《大禹》,讲述大禹治水故事,展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通过演出让学生更加热爱传统文化。2021年,我们将杂技剧《一双绣花鞋》也纳入研学中来,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

据了解,该研学项目一经推出就受到诸多研学旅游机构的追捧,活动期间每天有700至1000人次在马戏城开展研学活动。截至目前,该研学项目已吸引中小学生20余万人次体验。

陈涛说,研学教育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实现了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传统艺术转化为教育资源、研学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兴趣爱好,还培育了观众群体和游客市场。另一方面,实现了院团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杂技和魔术赋予了马戏城新的活力,开创了文艺院团剧场运营新模式,实现了剧院资源的有效转化,探索了适合杂技团发展的新路子,吸引了河南、陕西、四川、新疆、浙江等省区市的考察团前来学习。

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德艺双馨是每一位艺术家的毕生追求。2015年,陈涛荣获了“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他始终在艺德、艺技上严格要求自己和管理团队,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近10年,陈涛带领重庆杂技艺术团持续开展“杂技进万家”活动,广泛深入西部地区农村开展杂技演出,累计为中西部地区8个省市近900个乡镇、2000个村庄和社区街道奉上2000余场演出,观众累计150万余人次,该艺术团也荣获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按照国家“真扶贫、扶真贫”要求,陈涛在率领艺术团演出队伍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的同时,还结合艺术团实际情况,在重庆市各贫困乡镇招收17名孤儿和贫困家庭儿童入团进行为期6年的杂技专业学习,培养优秀人才,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这些学员学习期间免收一切费用,毕业后直接录用,彻底解决其学习和就业问题,践行了文化扶贫的宗旨,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力量。

2020年,受疫情冲击,艺术团遭遇3个月停演、旅游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影响,陈涛带领艺术团成员不等不靠,积极响应国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召,“以艺抗疫”带头做好宣传,带领重庆杂技艺术团演职人员在短短1个月时间内创作抗疫视频18个、抗疫宣传海报4张、抗疫文章3篇。

陈涛说,未来,他将继续扎根于杂技事业,带领团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挖掘杂技资源,在继承好我国传统杂技文化的同时,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深受人民喜爱的杂技艺术精品,结合时代特色和人民所好,探索和打造出更多“杂技+”产业,实现杂技资源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我们会用杂技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用自身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

2022-02-09 ——记“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陈涛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2849.html 1 用杂技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