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见习记者 魏彪
“我热爱大自然,更深爱着祖国的壮美山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娟兰表示,“我的‘美丽公约西藏之行’源于热爱,既然爱就注定要付出、要奉献。”
刘娟兰是国网湖南省湘乡市供电公司退休职工,也是湖南省湘潭市生态环保协会湘乡中队的一名志愿者。作为当地山友圈中小有名气的环保卫士,她多次获得湘潭市生态环保协会“蓝天卫士”和湘乡市登协“环保卫士”称号,2019年在川西贡嘎大环线徒步时,获得徒步中国颁发的千面贡嘎“护山行者”环保奖。
2015年,刘娟兰跟山友自驾去西藏,在下车休息时,她看到沿途一些休息点、观景台垃圾遍地,与壮美的自然景观极不协调。这次旅行结束后,她心里总是有所挂念,希望再去西藏,能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娟兰了解到了美丽公约文明旅游公益组织(简称“美丽公约”),并被其宗旨打动。这时,一个两难的决定摆在了她面前:是退休后被单位返聘继续从事热爱的工作,还是选择去美丽公约驻站完成自己的心愿。
很快,刘娟兰心底有了答案。经过反复自荐、面试,她如愿获得了美丽公约西藏林芝鲁朗志愿者基地第6期驻站工作的机会。2021年3月16日正式出发,辗转4天到达基地,正式成为了美丽公约文明旅游公益组织的一名驻站志愿者。
抵达西藏林芝鲁朗的第二天上午,她不顾感冒带来的不适,坚持与队友们一起去高山牧场清理垃圾。在牧场,望着看不到头的垃圾,志愿者们一时不知所措。大家忙碌了一天,捡拾的垃圾却不及冰山一角。
“这让我们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也明白了比捡垃圾更重要的是做好文明旅游的宣传。为此,我们积极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带动当地藏族朋友和更多志愿者加入文明旅游的队伍,从源头减少垃圾。”刘娟兰说。
于是,传递蓝丝带、写宣传推文就成了刘娟兰和队友们最重要的任务。每天上午,她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去鲁朗周边捡垃圾,去旅游打卡点、商铺、民宿传递蓝丝带,劝导游客文明出行,邀请游客前往基地进行公益体验。晚上回到基地后,大家继续开会总结、撰写微信推文,线上线下传播文明旅游理念,号召广大游客文明旅游,共同守护地球第三极。
在第6期工作结束后,因项目需要,刘娟兰留下来成为第7期志愿者工作站站长。从参与者变成管理者,她没有因为缺乏管理经验胆怯或逃避,而是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其间,她耐心指导新队友熟记基地相关工作制度;带领志愿者一起整理物料,去高山牧场、花海牧场、国道318沿线等处清理垃圾……在她的领导下,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2021年5月,两个月的基地工作结束后,刘娟兰踏上了徒步西藏的征程。从鲁朗到林芝、拉萨、山南、日喀则、阿里,走过墨脱、库拉岗日、冈仁波齐,到过珠峰大本营、三大圣湖、扎达土林、古格王朝,又沿国道219到达新疆的叶城和喀什……随着徒步深入,她对美丽公约的行动初衷和文明旅游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理解。在徒步休整时,她向司机、驴友、游客和客栈、民宿老板传递了一条又一条蓝丝带。
“在美丽公约西藏林芝市鲁朗志愿者基地工作的两个月,是值得一生回味的时光。”刘娟兰表示,在鲁朗基地的工作虽然艰辛,却意义非凡。
2021年7月,回到家乡湖南湘乡市后,她继续在本地环保志愿者和身边的山友中间传递象征着美丽公约文明旅游的蓝丝带,她的相关事迹在当地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未来,我将继续努力,用实际行动影响更多人,传递并践行文明旅游理念。”刘娟兰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着文明旅游理念渐入人心,文明旅游之花也将在祖国的青山绿水间处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