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0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让书香更加沁入人心

——记“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沈红梅

□ 顾雨婷 王志杰 陶李

从一个普通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到探索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嘉兴模式”……在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的发展变迁中,从业34载的沈红梅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参与者。“图书馆的百年积淀,时时丰润着我的人生,让我能够有氛围、有条件对事业永远保持真挚和纯粹。”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嘉兴市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沈红梅说。

让借阅更容易

从借不到书,到网上阅览,有多难?这个问题,曾深深困扰着沈红梅等图书馆人。“过去的图书馆书少,人更少。”1986年,刚从杭州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沈红梅成了一名图书管理员。可起初,她对这份工作并不热爱:“单调、枯燥。”

当时书籍是珍贵资源,图书馆平均一年的购书经费只有5万元,书籍实行闭架限量借阅,日常来借书的人也不多。

日常工作单调枯燥,却有一个细节让沈红梅记忆犹新。“借书证公开办理,每年只有一次,那时馆里最热闹。”沈红梅说。正是这个细节,让沈红梅明白了一件事,嘉兴人爱读书,可读书却不易。借助读书时学到的专业知识,沈红梅和同事们利用新技术将原本纸质书目录入计算机,建立起了书目和读者信息库。1999年,嘉兴市图书馆推出全市首家电子阅览室,成为当地百姓首次接触网络世界的“窗口”。

2003年,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嘉兴在各区县乃至镇村社区建成了搭载互联网的嘉兴图书馆虚拟局域网,实现了点对点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嘉兴也成为“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市。

靠着大胆创新,嘉兴地区还实现了图书“一卡通行”和“通借通还”,嘉兴各地的读者也可通过电脑网络检索到省、市公共图书馆的图书和数字文献资源。

让书香沉下去

2007年至2009年,嘉兴市图书馆建成以总分馆为基本结构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建成全市首个分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是不少读者对嘉兴市图书馆余新分馆的评价。泾渭分明的阅读区域,少儿类、文学类等丰富的馆藏资源,令读者忍不住惊叹:“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小型图书馆!”

工作人员介绍,每到借阅高峰期,每天最多时能有上千人次到馆,读者都坐到了地板上。“从曾经的门可罗雀,到如今的门庭若市,没想到一个乡镇图书馆能有这样的高人气”。

目前,嘉兴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已发展成1个市总馆、2个区分馆、18个镇(街道)分馆、32个村(社区)分馆、20家智慧书房、1辆汽车图书流通车和300多个图书流通站、农家书屋。2020年,嘉兴全市近320万人次走进图书馆,平均每3万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

“我们希望打破城乡公共图书馆之间的‘篱笆墙’,让群众都能享受到便捷、免费、均等和优质的阅读服务。”沈红梅说,“嘉兴市图书馆应当承担这样的重任,做城市精神的培育者、建设者和引领者。”

让文化暖人心

总分馆网络建好,更要用好。在沈红梅看来,通过活动来推广全民阅读,吸引更多人走进图书馆,不失为一种新形式。

适合少儿的“图书馆第一课”“阅动全家·书香嘉兴”系列活动、“禾禾少儿”系列活动,适合青年人的 “南湖讲坛”“雕版印刷体验”活动,适合老年人的“夕阳红E族”信息素养培训……如今,在嘉兴市图书馆,各类别具特色的活动贯穿全年。

活动接地气的背后,是对文化的深度挖掘、对受众需求的精准分析。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参与“夕阳红E族”活动策划的杨柳和同事们一起将课堂搬到了“云”上。为了教会老人正确使用健康码,他们一起录制培训视频,细致讲解如何申请、出示健康码,每节课参与的老人超过1000人。

沈红梅说:“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我们希望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带动更多群众体会阅读之美,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2022-01-20 ——记“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沈红梅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2432.html 1 让书香更加沁入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