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1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诗酒田园

本版插画<呱咕

文<秦延安

冬天脱去了大地的戎装,终南山便如一幅水墨画展现在眼前。皴黑的山体、光秃的树木、瘦弱的河流,以及灰瓦泥巴墙的村庄,在山寒水瘦的萧瑟中,构筑出一种萧疏寒冽、沉寂明净的美。顺着盘山公路,我们蜿蜒进了西安神禾塬上的长安唐村·中国农业公园。

现在的长安唐村所在地,原是西安市长安区南堡寨村。这里南依秦岭,北接常宁宫,被滈河和壕沟夹在一道梁上,地势非常险要。村子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村内有戏楼、孙氏祠堂、药王庙、七星庙等典型关中建筑。当代作家柳青曾在此生活、工作了14年,写下了著名的《创业史》。

2000年,由于交通不便,电力和水资源匮乏,南堡寨村的100多户村民陆续搬迁到神禾塬下,这里成了一座“空心村”。2017年,以南堡寨古村落修复保护为载体的长安唐村项目开始规划建设,4年来,带动区域内3万多名农村群众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变,这个古老的村庄重新焕发了活力。

绕过梅林,我们看到了立在村口的“社树”。这是一棵有上百年树龄的皂角树,树下有一座砖砌的土地庙,周围有半人高的石头砌护着。逢年过节,人们都会在此祭拜祈福。落光叶子的枝杈一目了然地伸展在半空中,像一幅简笔画,线条分明。而那些挂在树枝上随风起舞的祈福红丝带,显得更加鲜艳神秘。也许,树木的灵气便是一个村庄的福气。行走在村里,我分明能感觉到那些原生草木的“神气”。

村子的主干道是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的是石板路,庭院里铺的是方砖,环绕草木的是石子路,还有下水道、落水井,以及村舍角落、路径旁边的细致装扮,色彩炫丽,别具匠心。这里在保留原有土坯房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按照功能划分为古寨区、文创区、艺术区等。虽然村子还是那个村子,但一草一木和建筑形态却极具唐时乡村风貌,呈现一幅“诗酒花茶”的唐人生活画卷。

走进古寨区,只见路旁的花草间摆放着大小陶瓷瓦罐,柿树顶端还挂有几个留给鸟儿的柿子。虽然房子还是土坯黑瓦,但乌黑的大门、修葺一新的窗户,还有屋门上挂的各种匾额,都在古朴中透露出新意。房子一家挨一家,前院和后院、邻里和廊道,井然有序。还有窄小的安间房和厦房、木扎的篱笆,都极具关中建筑特色。房子大多房门挂锁,窗户紧扣。锁既有拴扣的,也有合页锁,千姿百态中保持着年代感。屋檐下摆有独轮推车、风车、水桶,以及木锨、扁担、杈等农具,还有古寨展厅里那些锈迹斑斑的马灯、斑驳失色的粮食斗、打水的辘轳等,都掀起了历史记忆碎片,让人遥想当年,回忆过往,感受到中国乡村农耕文化的深深印痕。

出了古寨区,便进入诗唐艺术中心。这里是唐代茶文化、酒文化和宴文化的集中展示区。一茶、一酒、一诗、一书,带领我们梦回大唐。唐代,终南山下是名人雅士郊游雅集之地。杜牧、韩愈、崔护、岑参、韦应物等都曾在此生活,并激扬出千余首唐诗,涵养了盛唐贤达名士从容淡定、洒脱自如的田园诗意生活方式。如今,那摆满酒缸的三巡酒馆,那楮皮手工纸流沙折扇,都充满盛唐韵味。

倘若不是进去探访,我怎么也猜不出那些挂着牌匾的房屋里有什么。“荷染山房”是民宿,“诗唐·花朝”是展厅,“花凤寨堡”是餐馆,“堡寨小馆”是书店……这些极具文化色彩的店名,重现了唐诗里的山水田园生活,激发了工业城市遥远的乡愁记忆,透露出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

屋外古旧简朴,屋内却充满现代气息,石砖铺地,挂满了各种字画,开着空调,摆着沙发,琴声缭绕。在融融暖意中,喝咖啡的情侣、画画的文艺青年、交谈的好友,都在时光渐慢中怡然自得。

2021-12-21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1668.html 1 诗酒田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