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6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延伸阅读】

■第一批国家公园的重要意义

第一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充分体现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理念;实现了重要生态区域的整体保护,涵盖了所在区域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珍贵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了最具影响力的旗舰物种;都是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区域,对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整体保护,是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大尺度保护的典范。

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面积2.2万平方公里,横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是野生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主要繁衍栖息地,保护了全国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分布着我国境内规模最大、唯一具有繁殖家族的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是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面积4269平方公里,保存了我国最完整、最多样的岛屿型热带雨林,是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的唯一分布地。

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面积1280平方公里,实现了福建和江西区域武夷山生态系统整体保护,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国家公园的命名规则

根据《国家公园设立规范》,国家公园采用“【特征要素】+国家公园”的命名法。其中:“【特征要素】”为专名,“国家公园”为通名。特征要素宜选择区域内流传时间久远、知名度较高的山地、河湖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典型生态系统类型、旗舰种、伞护种等名称,或自然景观、自然遗迹名称等,在全国存在唯一性,不宜采用省、市、县等各级行政区域名称。

■国家公园系列标准

2019年,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集聚了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科学研究、规划评估、调查设计、保护管理等领域的知名专家,按照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标准化工作。

2020年12月,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大力支持下,《国家公园设立规范》等5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贯穿了国家公园设立、规划、勘界立标、监测和考核评价的全过程管理环节,为第一批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提供了重要支撑。

5项国家标准包括:《国家公园设立规范》《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国家公园监测规范》《国家公园考核评价规范》《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

国家公园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需要的标准非常多,目前国家林草局科技司组织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研究国家公园的标准体系,将分期、分批推出国家公园建设急需的国家标准。比如,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和自然游憩活动,以及今后国家公园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开展的旅游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这些标准都将陆续推出。

2021-11-16 ■第一批国家公园的重要意义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0879.html 1 【延伸阅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