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运会期间26万人次畅游大荔,1500余场(次)文化惠民活动受益群众30余万人,摄影展、书画展、文化艺术周等活动精彩纷呈,“沙苑品茗”“荔图有声”“戏文之旅”等线上服务群众喜闻乐见……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多措并举、有声有色推动文旅产业复苏,为广大游客和人民群众奉献了一道又一道文化和旅游大餐。
大荔地处关中平原东部,黄河西岸,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朝邑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沙漠公园沙苑景区等自然风光,岱祠岑楼、丰图义仓、魏长城遗址、金龙高塔、八鱼石墓群等历史文化遗迹,让大荔文化和旅游拥有发展优势。近年来,聚焦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大荔举全县之力,加快文旅融合,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努力把“道路建成风景线、村庄建成小公园、全县建成大景区”,倾力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持续唱响擦亮“美丽大茘 周末之家”旅游品牌,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面花之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陕西省旅游示范县”等称号,“大荔模式”作为“乡村旅游发展八大模式之一”在陕西全省推广。
一年又一年的深耕细作,一任接一任的坚守执着,大荔的全域旅游之路越来越宽广,越走越扎实。
精品带动 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跟着十四运会沙排赛在大荔体验一场沙海之旅,去黄河湿地打卡“北国江南”的水乡风光,漫步于丰图义仓感悟这里的百年沧桑,骑着自行车在一路风光无限的沿黄观光路上,边看风景、边悟文化、边品美食,这就是大荔为广大游客和市民绘制的“美丽大荔 周末之家”场景。
在促进和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中,大荔围绕做好“北国江南”“关中沙海”“天下粮仓”“醉美黄河”四张名片,加快实施旅游精品工程,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不断增强大荔旅游核心吸引力。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体资源,打造朝邑湖、黄河湿地“北国江南”水乡风情名片;依托独特的沙漠景观,挖掘沙苑文化,突显沙漠元素,把沙苑景区建成集运动、研学、文化、养生、农业于一体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打响“关中沙海”内陆沙漠旅游IP;充分发挥丰图义仓作为保存完整仍在使用的古代粮仓优势,加快“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建设,规划粮食文化博物馆建设,开发农耕文化、粮食文化、仓储文化观光园和粮油展销等体验项目,努力把丰图义仓打造成全域农业公园的游客接待中心,唱响“天下粮仓”粮食文化名片;以沿黄观光路为主线,将移民文化、枣文化、骑行文化、黄河特色餐饮有机结合,形成差异化优势互补的“醉美黄河”生态旅游名片。
此外,大荔还打出“美食大荔”“陕菜之乡”美食招牌,开展“十佳”旅游品牌评选活动,大荔冬枣、大荔黄花菜、大荔沙苑子茶入选十四运会官方特许商品,以特色品牌引领,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融合创新 释放全域旅游新效能
大荔积极推动“旅游+农业、文化、体育、康养”等多业态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延伸旅游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形成具有大荔县域特色的旅游产业集群,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
“旅游+农业”,以全面助推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加快全域农业公园建设,围绕重点景区建设,多元产品供给,差异化打造高品质乡村旅游“套餐”;“旅游+文化”,挖掘大荔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加大传统文化村落开发保护力度,持续推进文体活动进景区,塑造“书香大荔、故事大荔、人文大荔、品质大荔”文旅品牌,提升全域旅游文化吸引力,挖掘同州梆子、大荔剪纸、大荔面花、同朝皮影等非遗内涵,打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旅游+体育”,举办好马拉松赛、十四运会沙排赛、汽摩越野赛、自行车骑行赛等大型赛事,以举办大型国际国内体育赛事为依托,充分利用体育竞赛、表演或节庆活动,扩大宣传,吸引游客,唱响大荔“旅游+体育”新品牌;“旅游+康养”,发挥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沙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朝邑国家湿地公园等创建优势,挖掘沙苑、育红温泉、朝邑湿地等特色资源,推出湖泊养生、沙浴养生、温泉养生、文化养生、运动养生等,搭建全方位、全周期医养健康产业链条,引导相关企业发展中医药种植,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全面打响“中国康养休闲第一县”品牌。
为了支撑全域旅游发展,充分释放旅游发展效能,大荔创新提出打造17个全域旅游综合体,从标识系统、产品赋能、产业扩容等层面实现业态融合新突破。
休闲驱动 塑造乡村旅游新形象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首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名单,大荔位列其中。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得益于先天的优势条件,大荔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精品,拉长产业链条。大荔将工厂化育苗,现代物流、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将无土栽培、名贵花卉展示、美丽乡村、万亩湿地公园有机结合,形成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园;将设施瓜果菜品种展示、观光采摘相结合,打造农耕休闲体验园。
为充分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吸引更多游客体验乡村文化、乡土风情和特色乡村旅游,大荔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出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星创天地大荔新茂天地源生态养殖家庭农场集休闲采摘、研学、沙地拓展、住宿、餐饮训练于一体,采取“公司+农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和“农业+研学+培训+旅游”的方式,致力于带动脱贫,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8万余人次,旅游业收入达1680多万元,带动283个贫困户960人脱贫。今年9月,作为十四运会沙排赛的配餐基地,大荔新茂农场被授予“指定集体配餐基地”。大荔县黄花集团融合旅游产品生产、销售、工业旅游于一体,推出“秦苑”“果荔友”“美荔太”3个品牌,线上线下协作,产品远销全国多地,在线交易额突破1000万元。2020年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带动农民增收5000万元。
以新堡村为代表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全村7个村民小组,518户2138人,以黄花菜、冬枣为主导产品,实现人均年纯收入12206元。新堡村立足“景村融合”发展理念,在整治村容村貌的基础上,建成综合文化广场中国红葡萄长廊,此外,无害化厕所实现全覆盖,村庄基础设施“筋强骨健”,在广植月季花,修建凉亭、步道、秋千园,为百姓创造舒适生活的同时,也给游客带来更具品质的乡村旅游体验。
提升服务 开启华彩大荔新篇章
每当节假日,走进大荔各大景区和交通要道,都能看到一道亮眼的风景线,那是小红帽志愿者在为来往游客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
为了构建大荔旅游服务体系,促进大荔旅游品质提升,大荔坚持“旅游全域化、园区景区化、服务标准化”发展理念,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提升旅游消费体验、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营造全民旅游氛围、加强旅游宣传推介。
同时,不断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旅游配套设施,全方位满足游客需求。发挥县级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大数据中心和4个重要路段游客服务中心的功能,加快提升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沿黄旅游服务区、自行车驿站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互联网+旅游”,建设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全面开启短信提示、线上咨询、营销、预订和支付服务,景区(点)、宾馆、饭店免费WIFI全覆盖,实现“一部手机游大荔”。
不断加强景区规范化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旅游安全设施,强化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常态化开展旅游、公安、交通、卫健、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建立高效便捷的旅游投诉受理机制,提高游客满意度。推动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旅游行业万人大培训活动,努力营造诚信有序、服务规范、安全舒心的旅游环境。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创建“平安大荔”,弘扬新风正气,引领道德风尚,努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开展“我为大荔全域旅游代言”活动,倡导“人人都是风景、人人代表大荔形象”,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软实力” 。
大荔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是大荔加快追赶超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荔文化和旅游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1+”发展思路,紧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加快文旅融合,努力实现“全景大荔、全域旅游、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图片由大荔县文化和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