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卿 本报记者 周晨
最近,名为《那年八一》的“特殊”舞台话剧引起了不少南昌市民和游客的关注。这部由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出品的江西首部革命旧址沉浸式实景剧,以“零距离触摸历史”的形式,弘扬八一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还原光辉历史 打造沉浸式演出
国庆假期,《那年八一》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公演。该剧以1927年南昌起义为主线,通过多主角、时空并行交汇的第三人称叙事方式展开,回溯94年前发生在江西大旅社内的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游客们或换上军装,成为剧中角色,不断感受场景变化;或与演员直接搭戏,参与剧情发展。大家零距离感受革命前辈告别家乡、参加革命、坚定信仰的感人故事。
游客詹露晖表示,这种演出的感觉很特别,“我是第一次体验这种沉浸式的演出,跟看电影、看电视是完全不同的感觉。演员演得非常有代入感,沉浸在这种场景里心潮澎湃,感觉自己好像真的是在参与起义似的。”
作为江西首部无剧场实景剧,《那年八一》打破了传统戏剧表演中的“第四堵墙”,重新定义观众与演员的关系。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长王小玲介绍,为了更加贴近观众,《那年八一》不同于以往舞台话剧“坐着看”,而是采取了当下备受推崇的新型观演形式“走着看”。
由于该剧目是在革命旧址上进行的实景创作,在剪影视频及声光电技术手段助力下,历史重现的氛围尤为浓重。成为剧中人的每一位游客都能融入情景化身为演员,在馆内与人物命运一起沉浮,“全程参与”起义过程,非常震撼,对于八一南昌起义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自开通观演预约通道以来,《那年八一》“圈粉”无数,热度持续升温,“再多来几场”的呼声日益高涨。据了解,首轮公演结束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将联合江西文演集团对剧目进行提升和打磨,努力将《那年八一》打造成跨界融合的地标性红色场馆剧目精品。
精心打磨作品 讲好红色故事
八一南昌起义是大众熟知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满足观众的沉浸式观演需求,并展现戏剧矛盾和冲突,是一个挑战。
《那年八一》单场45分钟,剧情由“子夜烽火”“迷途寻路”“生死抉择”“起义前夕”“血色黎明”五部分组成,并着重从小人物视角切入故事,以“革命旧址+换装互动”的形式,让观众感同身受地体验历史事件中那种紧张的氛围。
为了让观众全面了解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如何打响的,从前期创作到最终剧本形成,《那年八一》主创团队研读了大量史料,并邀请党史专家和艺术专家共同审读,完成剧本创作。
整场演出的地点设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而主舞台则为当年起义的总指挥部——江西大旅社旧址。为把发生在南昌城的红色故事讲好,该剧还通过大胆融入地方传统曲艺、舞蹈、民间音乐、历史知识现场讲解等多种表现形式,将观众带回到上世纪20年代的南昌。
国家一级演员、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宋运成表示,沉浸式实景剧对于演员的临场应变能力、现场节奏的把握能力都是一种考验。这种沉浸式实景剧对观众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用这种形式来展现八一南昌起义,非常新颖独特。
《那年八一》剧组始终把起义原址建筑本身及展陈文物的保护牢记于心。该剧总制片人、江西文演文化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介绍,由于现场沉浸式演出与传统的舞台演出有很大不同,加之江西大旅社旧址内部物理空间有限,主创团队在灯光、音响、舞美、道具的设计安放以及演员表演和观众观看动线的安排上都进行了反复调整,演职人员坚持每天闭馆后进行排练,克服了很多困难。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由于此剧是在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中演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对旧址的保护,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再活化利用。因此,在剧本创作阶段就需要考虑结合旧址的空间布局进行剧情编排,在实景排练中更是要考虑到剧本情节、看剧空间是否合理等问题。此外,在灯光、音箱布置中也是先由剧组提交方案给馆方,馆方邀请专家和监理同步评审,确保对旧址不会造成影响后,在馆内陈列保管科专家和馆内工程、安全保卫等工作人员等都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安全施工。每天馆内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巡查,每场演出前后需要对旧址房间进行复原和维护。
探索创新路径 传承革命精神
让红色旧址“活”起来,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那年八一》可以说是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探索红色教育的全新尝试。其首次将党史故事融入沉浸式演出中,以革命旧址为载体,在活化利用的基础上,将革命历史和旧址与观剧关联在一起,以探访历史的方式近距离带领观众感悟革命精神。
在此之前,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还自主编创了“八一军旗红”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故事会专场汇报展演,走出纪念馆,通过艺术化的手段、精巧的舞台设计,在舞台上全景式展现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过程,讴歌人民军队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浴血荣光的不朽功勋。
今年以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主题,先后举办了“百年回望 红心向党” “百年征途铸忠魂”“百年红色路 今日英雄城”等主题展览,依托自身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红色场馆的教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大力实施红色资源传承发展工程,深入开展革命精神研究,深度提炼红色文化精髓,努力形成南昌红色文化理论体系;优化提升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小平小道纪念馆等红色景区的服务,着力形成以“一杆枪、一支号、一条道”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策划推出更多能满足参观群众多样化需求的精品展览、精品活动、精品演艺、精品文创,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中挑重担、勇争先、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