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燕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日前,由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中国旅游报社媒体支持,北京凯弘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美丽通州行”媒体采风活动举办。媒体采风团深入通州,实地探访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建设成果,追寻大运河历史文脉,感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一枝塔影认通州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燃灯塔是通州作为漕运码头的重要标志,也是“三庙一塔”景区中的核心吸引物,是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始建于北周时期的古建筑矗立在运河边1400多年,与山东临清舍利宝塔、浙江杭州六和塔、江苏扬州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一株从塔顶移植种在塔边的榆树引起了媒体团的兴趣,历经三百多年风雨,移植之后更加枝繁叶茂,令人啧啧赞叹。
景区内还有几根从运河打捞起的巨大“皇木”,当时紫禁城许多建造的材料都是南方水运而来,从这里转运上岸。因此,通州出现了很多与此相关的地名,比如皇木厂。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为创建5A级旅游景区,2020年5月,包括运河畔标志性建筑燃灯塔等在内的“三庙一塔”景区开始启动全方位文物修缮及升级改造施工。与“三庙一塔”景区文物修缮和升级改造同步实施的,还有景区周边区域环境提升工程。
在同属于大运河文化带的运河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秋水长天,色彩绚烂,美不胜收。市民纷纷来此欣赏秋景、锻炼身体。市民刘先生说:“大运河文化带申遗成功后,政府一直在做治理工作,现在环境优美,让生活在大运河岸边的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美好。”据了解,在春夏季节,通州区推出运河游船,让人们可以饱览运河两岸旖旎风光。
古老现代总相宜
张家湾古镇是通州作为漕运重镇的见证者,曾是大运河北起点上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潞河(北运河)、凉水河、萧太后河、通惠河在这里汇合,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因当时货物都集中在张家湾上岸,坊间甚至有“先有张家湾,后有北京城”的书法。通州八景之一——“万舟骈集”,描述的正是当年的盛况。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通运桥位于张家湾古镇南门外码头,结实厚重的石桥之上,无数的车辙见证了漕运重镇的沧海桑田。通运桥北是张家湾镇城墙遗迹,古老的砖墙大多已颓败。日暮时分,人们漫步桥上,在时光斑驳处倾听历史的私语。
古老的运河与现代时尚生活在张家湾设计小镇实现了无缝衔接。设计小镇由工业厂房改造而成,保留了工业风的简洁明快,注入了现代设计的创意灵动。如今,张家湾有序发展文化设计、城市设计和生活设计等业态,张家湾设计小镇已成为副中心东南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高地。无论是大机械臂展示、3D打印技术,还是别具新意的“深夜食堂”都引发了采风团的浓厚兴趣。
绿色低碳风景线
绿色发展,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特色,采风团一行还探访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据介绍,早在城市副中心启动建设之初,就规划了“两带、一环、一心”的绿色空间格局,绿心森林公园正是其中的“一心”。在规划层面上,这座城市就是要孕育、成长于绿意之间。
园区处处,市民游客在秋色灿烂处拍照、打卡。工作人员介绍,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所在地曾是东方化工厂,公园建成后,真正实现了“森林入城”。公园未来将打造成北京城市副中心首个近零碳排放组团。经权威认证机构测算,开园以来的绿心森林公园,目前仍处于“碳盈余”状态。
特色小镇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在宋庄的向村陶艺咖啡馆, 一组以运河为主题的《漕运人物》陶艺呈现出运河万象,令人印象深刻。台湖演艺小镇承接了国家大剧院众多排练演出和舞美设计,坚持“特而精、小而美、活而新”,打造文化IP,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引流”能力。
采风团最后一站来到环球影城城市大道,商铺均围绕环球影城的IP元素进行主题设计。以环球原创的主题人物“酷巧”为主题的巧克力餐厅,工业朋克风神秘而炫目。目前,通州正围绕承接环球主题公园外溢效应,延长消费链,聚焦游客多元消费需求,加强周边综合配套布局。采风团现场感受到了游客对环球影城的热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游览平稳有序。
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以“三庙一塔”景区、运河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为核心,整合大运河周边旅游资源,创建大运河国家5A级景区,旨在使“千年运河”文化遗产与生态得到有效保护,珍贵文化内涵得到传承弘扬,使大运河文化实现创新性传承与创造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