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再落实”活动重大项目落地建成,一座座具有平潭特色的石头厝民宿遍地开花,一批批乡村文创产品成为旅游富民助推器……近年来,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坚持“现代化+原生态”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富民产业,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一幅旅游富民画卷徐徐展开。
重点项目“再落实”
10月12日,中国公路学会公布的“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路”评选结果中,平潭苏平旅游公路榜上有名。这是平潭坚持“公路+旅游”融合发展,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串联沿线文化旅游景点和特色乡村旅游点,盘活乡村旅游经济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紧扣“四篇文章”,围绕网红地标、文创产品、“引爆产品”、滨海休闲、环海峡旅游、购物消费六大产品体系,加快推进“再落实”活动重大项目。“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成立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具体项目工作专班,实行清单式管理、挂图式作战、专班式跟进、点穴式调度、集成式服务的‘五式’工作法,确保项目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突破一批、搞活一批、落地一批。”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经过多方努力,今年平潭开工重大旅游项目共6个,总投资额115.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5亿元。按照“建成即运营、运营即见效”的原则,截至目前,已建成投入运营项目有6个,包括海上环岛游、平潭国际旅游岛智慧文旅工程、国际会展中心(含温德姆酒店)、南部湾旅游度假区、68小镇、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进一步丰富了产品业态。
“针对已对接洽谈及签约的项目,进一步深化服务,推动南北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落地,推动环白青乡生态廊道如期开工建设;针对旅游驿站等运营效率不高的项目,已引进两家企业进行运营,推进传统景区提质升级。”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民宿产业强势崛起
走进北港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头会唱歌”石厝, 五六个游客围拢石头敲打出不同的乐曲。“石头会唱歌”是台湾团队2016年来到北港,向村民租下了8栋石厝,开发成集民宿、文创、料理等于一体的艺术聚落,是平潭民宿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平潭四面临海,盛产花岗岩。当地村民就地取材,建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石厝民居。随着平潭全域旅游发展,吸引了众多民宿品牌把目光聚焦到平潭国际旅游岛,纷纷以石头厝为基础打造民宿,打造了“石头会唱歌”“九月美宿”等民宿品牌,助推平潭文旅消费转型升级。
坐落于平潭北港村海岸边的九月·石厝人家,游客络绎不绝。2017年,平潭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建九月生态旅游公司达成合作,引进民宿品牌“九月美宿”团队,全权委托经营石厝人家项目,进行专业化运作。“这是一次国企、民企的联手,平潭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前期选址、规划、设计、建设、装修、配套等,‘九月美宿’团队则负责专业化、品牌化运营。”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推动平潭民宿行业发展,2018年4月,平潭出台《旅游民宿管理办法(试行)》,实行民宿经营备案制,对民宿经营进行了明确规范;制定《乡村民宿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若干个旅游特色村暨民宿重点村,加快构建与国际旅游岛相适应的乡村民宿旅游产品体系;针对民宿受疫情影响,还出台《支持涉旅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八条措施》及实施细则,对已备案且达到奖补要求的民宿进行奖补。截至2020年年底,奖补民宿223栋共532万元。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吸引了一批外流人口返乡创业。刘隆隆是平潭白青乡人,长期在外地务工。2017年,在一次回家乡时,他发现了平潭民宿产业发展潜力,就利用白青乡青峰村丰富的石头厝资源,打造了“听海语风居”特色民宿,结合当地特色渔业习俗,开发租车租船、拉网捕鱼、海钓等海渔特色休闲旅游业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为了打响民宿品牌,2020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开展了“岚宿之星”评选活动,首批选出了读旅·蓝眼泪两岸艺术民宿、朝汐民宿、九月美宿·石厝人家等10家“岚宿之星”,为平潭民宿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树立标杆。
乡村旅游成致富“新引擎”
走进上井村井台文创街,展现了300多首古诗、现代诗的“上井诗墙”十分引人注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在这里体验诗词魅力;这里的台湾风格怀旧电影院也是热门打卡点,一张张充满时代感的电影海报,一幅幅老照片,带领游客穿越历史感受两岸风情。这是社区营造师叶铠嘉与上井村村委会,依托村里悠久的建村历史和文化底蕴联合策划的,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创村。
近年来,平潭重点突出绿色发展、“乡土味”的规划及融合式的产业培育,依托周边的自然生态、海岛渔村等资源,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景村一体”的原则,打造一批田园风光型、水乡渔村型、文化创意型、红色旅游型的乡村旅游特色村,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让古朴村落实现了华丽转身。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平潭综合实验区君山镇磹水村名列其中。走进磹水村,满眼翠绿,黄金榕、南洋杉等绿植随处可见。2016年以来,磹水村着力打造“风韵古村”,推出了文创工坊和咖啡书屋等休闲旅游业态,“风之岛,石之韵,多彩磹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位于平潭北部地区的生态旅游廊道,沿线跨越白青、平原、苏澳3个乡镇,途经24个行政村、90多个自然村,“穿珠成链、连线成片”。2020年,北部生态旅游廊道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成了平潭旅游网红打卡点。在廊道的串联带动下,乡村旅游成为助推当地致富的“新引擎”。国彩村村民余玉妹在景观周边设摊,经营着平潭草燕、海蛎饼等本地特色美食,吸引不少游客品尝;白胜村村民李金宋在路边向游客出售各式各样具有平潭特色的贝壳手工艺品。当地还有很多村民从事这样的“摊贩经济”,旅游高峰期人均日收入500元至1000元不等。廊道周边村民投资民宿及其他经营业态近30家,周边受益群众有4.5万多人,拉动农民增收4700万元,旅游从业人员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乡村居民高约335元,实现旅游富民、效益共享。
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平潭将坚持规划引领,着力从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突出在地文化特色、丰富产品类型、构建品牌体系、创新营销模式7个方面进一步入手,发展平潭乡村旅游,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升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来平潭旅游。(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