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宇
10月10日,北京金牌导游曹震结束一场直播后,急匆匆地赶回家收拾行李,因为第二天他要赶赴西藏,跟当地的导游交流业务。扬州的金牌导游郭程刚刚结束了一场小剧场演出,回家后还要继续他的大运河博物馆导游词编纂工作。安徽的金牌导游李国鸣马上要开启新一场的旅游推介……疫情开始至今,很多金牌导游积极寻求出路,继续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向整个导游群体、向社会传递着自救向上的精神风貌。
积极自救 寻找出路
“曾经有一段时间很低落,因为看不到未来。”“疫情刚开始时,因为经历过‘非典’,我们还比较乐观,觉得很快旅游市场就会恢复正常。但是,国外疫情全面爆发,国际旅游重启似乎遥遥无期,大家都很彷徨。”“作为一名导游,已经习惯了忙碌的状态,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里其实是一种煎熬。”采访中,金牌导游们向记者描述了疫情刚开始时他们的内心状态。
“因为导游是按工作量计算报酬,带不了团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房贷、信用卡、生活开销等变成了一座座大山压了下来,好在身边还有一群正面积极的朋友在携手同行。”来自四川的金牌导游张群告诉记者,当时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时间的不确定,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新拿起导游旗,另一方面是生活的压力。“去年2月底,我们开始寻找出路。当时,大家因为疫情闲在家,看直播成为最主要的休闲方式,我们便开始筹划做直播,自学拍摄、剪辑、运营。”
“没有经济收入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因为离开了那种与游客沟通的感觉,少了那份工作的状态而倍感乏力。所以在这种状态下,我觉得我得找个事情做。”来自扬州的金牌导游郭程的想法很简单,就想让自己忙碌起来,“那个时候,大家都很彷徨、焦虑,但出路还得自己找。”因为从小学曲艺的缘故,郭程开始尝试用曲艺的形式把导游讲解搬上了直播。国内疫情逐步稳定后,郭程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剧场的演出改造中。
“经历最初的担心之后,我决定转型,自己给自己提的要求是转型但是不转行,跨界但是不越界,还是要扎根立足在旅游行业。”来自安徽的金牌导游李国鸣这样解释了他的自救之路,“疫情防控期间开始尝试做自媒体,直播带货,短时间内收入并不多,但至少是一个新的出路。另外,我开始积极参与单位的目的地营销推介工作,为自己的职业之路寻找另一种可能。”
“旅游一线工作没有办法去继续,但旅游行业没有停摆。”拥有高级导游证书的李婷,积极投身到了单位的导游培训工作中。“公司有海外资源的优势,有一个线上商城,我们也会参与到商城的销售工作中。积极自救,能逆风翻盘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
“疫情之前,我个人从事比较多的是出境旅游的领队工作,所以出境旅游全面停止后,觉得压力非常大。”来自四川的金牌导游卫美佑表示,尝试直播,他和其他导游做了很多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终于看到了成效。
修炼内功 适应变化
“闲下来后,你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旅游行业的出路,或者说导游这个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自媒体时代,旅游业的变革是必然的,而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个变革。”李国鸣告诉记者。作为一线从业者,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疫情期间旅游行业的变化,并尝试积极调整适应这种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游客出游方式的改变,他们更愿意选择自驾或者小包团出游。针对这种转变,导游积极改变惯常的带团思维尤为重要。定制团、小包团的客人对导游服务要求较高,我们需要从安排式导游转变为服务式管家,让游客出行更加舒心。此外,讲解内容也需要提升,定制游的客人行程更加随性,对碎片化的服务需求增加。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很多日常的讲解内容,游客已经可以通过手机查询,这就要求导游挖掘讲解内容的深度,拓宽广度。”张群分析道,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张群和工作室的导游一起,打造个人IP,推出了景点精讲服务。“游客可以通过OTA平台下单,导游为游客提供2-3小时景点深度讲解,截至今年国庆,我们已为近2万人次游客提供了深度讲解服务。”
采访中,很多金牌导游都提到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作为一线导游员,你会发现游客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并且愿意为高品质的服务买单。”卫美佑表示,“例如摄影团,对导游的要求就是具备线路规划能力的同时还要懂摄影。既精又专这是未来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付出相对较高的费用,请一位更优秀的导游来保障自己的行程。”
“粗放型的旅游向品质需求和个性化定制转变,游客会更注重品质和体验感。导游则需要从三个方面做出改变,要做旅行服务的专家与顾问,做文化的传播者和讲述者,做美好生活的发现者与分享者。”李国鸣在积极转型的同时,也在努力充实自己的文史知识。
“为了适应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导游也需要多技能发展。”李婷告诉记者,利用工作停摆这一段时间,她去学习了短视频制作,考取了咖啡、红酒品鉴方面的证书,并且正在准备报考旅游类专业的研究生。
“现在的游客是愿意为知识买单的,他们很多都是为了了解某处而出游,所以导游的专业服务要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才能满足游客需求。”郭程认为,忙时带团,闲时读书,空闲时亲身去体验,应该成为导游的工作常态。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金牌导游利用这段闲下来的时间对自己的金牌导游工作室业务进行了重新梳理,并对架构进行了调整。卫美佑将项目合作制引入了工作室,形成了一人领办,其他导游配合的灵活形式。“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合作平台,便于更多的导游参与。”张群也对业务线进行了梳理,邀请了更多金牌导游加入,希望通过群体力量,承接更多项目。
帮扶同行 扛起责任
疫情发生后,为行业发声,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成为很多金牌导游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继续讲好四川故事,积极传播正能量是我作为一名金牌导游的使命。”张群认为,金牌导游应该发挥出自己标杆示范性作用。“越是困难时期金牌导游越是要积极开拓进取,越是寒冬时期,越要积极帮扶同行、抱团取暖。”
2020年2月到5月,曹震多次参加公益赋能活动。在他看来,作为金牌导游,为行业传递正能量义不容辞。2020年2月,北京导游协会倡导所有导游员停工不停学,倡导推进“全员阅读计划”,曹震带动自己周边的导游员一起积极加入这个学习计划,并推荐了相关书籍。2020年3月,曹震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到了北京入境人员的接待和协助转运的工作……“也是力所能及地为行业做些贡献吧。”他说。
“我们以导游协会为载体,发起了线上培训项目,从疫情开始到现在,保持着每周2—3次的节奏,覆盖人数已经有上万人次。”李国鸣表示,通过培训,希望给导游传达一份信心,同时也是修炼内功,以良好的姿态迎接疫后旅游行业的全面复苏。为了给旅游专业的学生更多信心,李国鸣还专门在抖音上开了几期“导游职业解密”直播,从一个老导游的角度去分享经验和心得。
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四川省旅行社协会副秘书长,卫美佑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协会的工作上。“协助四川省举办导游大赛、进行专业调研了解导游群体实际情况,都是希望能给导游群体带去更多温暖和正能量。”卫美佑告诉记者,他们还联合很多优秀导游录制了线上视频课程,线下则组织专题活动与交流,在传帮带的同时,也能让大家忙碌起来。
“金牌导游员应该发挥自己作为行业带头人和风向标的作用,去影响更多的导游群体。”来自湖南长沙的金牌导游黄武告诉记者,长沙的导游小伙伴们依托协会这一平台,在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的支持下,推出长沙红色导游系列培训班、长沙研学导游系列培训班、长沙中高级及外语导游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并积极参与金牌导游进校园等活动。黄武说,作为一名国家级的金牌导游员,要主动带领和引导本地导游群体去克服目前的困难,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承担起金牌导游员应有的责任,体现金牌导游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