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8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吴江:活力之地 幸运之所

国庆七天小长假,江苏吴江全区共接待游客99.3万人次。其中4A级及以上景区共接待游客49.83万人次,同比2020年增长8.3%。这是吴江十一期间的新成绩。漂亮成绩的背后是吴江下大力气发展全域旅游的决心,是吴江系列政策效果的延续,是以吴江“最美全域旅游工作者”为代表的吴江人的不懈努力。

政策护航 文旅产业再增收

随着《苏州市吴江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苏州市吴江区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实施细则(试行)》颁布实施,吴江紧扣文旅产业健康、质量、良性发展的要求,落实政策落地,有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产业优化提档升级,同时聚焦数字文化产业和助力新兴产业集聚。

市场是检验政策优劣的重要途径,吴江高度重视培育产业特色,立足本土产业特点,深度挖掘,创新策划。评定“六悦文化园区”等7家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出“湖韵书场”等6家“江南小书场”试点单位。在特色夜经济上,既要有特点,又要有市场竞争力,制定《2021吴江区“姑苏八点半 最美夜江南”夜经济工作方案》,完成夜间镇长(主任)授牌、“畅饮夜吴江”推荐等工作。

“向世界展示韵味悠长的江南文化。”吴江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石荣表示。2021年,吴江确定32个区级年度重点文体旅建设项目,总投资442.6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59亿元,其中“融创桃源国际生态文旅度假区”等5个总计划投资188.2亿元的项目入选省重点文旅产业项目,数量位居苏州各板块前列。“京东方艺云数字文化产业基地项目”等6个项目入选2021年苏州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我们将聚焦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和‘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两大主线,紧盯政策优化、项目推进、载体建设等,不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和特色品牌建设,激发‘蝶变’动力。”石荣说。

建设品牌 多维发力谋长远

吴江文旅产业发展中,品牌就是生命力。吴江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对接青浦、嘉善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启动示范区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推动文旅资源数字化。打造大运河、江村、丝绸三大江南水乡特色IP品牌,精准定向投放市场,进一步提升吴江文化旅游的显示度和知名度。

全域旅游是吴江近些年的抓手,吴江一直以来在全域旅游公共服务、行业管理、氛围营造、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上下功夫。其间,有序推动东太湖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苏州湾黄金湖岸旅游区、震泽丝绸风情小镇、爱慕生态工厂、宋锦文化园、法诗菲服饰等文化、工业旅游区提档升级。

立足当地才能走得踏实稳当,高屋建瓴方能行得长远持久。吴江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深化“沪苏同城”,发布2021“阿拉游吴江”品牌,推动同里、黎里、震泽等6个主要景区(点)对示范区内居民试点免费或优惠政策。

“当前,吴江正以《大运河文化带(吴江段)建设规划》为导向,加快项目推进,重点打造四河汇集、三里飞桥、垂虹秋色等‘运河八景’,提升环境风貌,推进运河古纤道景观环境提升,建设吴江大运河文化展示馆。”石荣表示。

推崇品质 夯实基础求超越

登高而望远,厚积而薄发。今年吴江编制出台《吴江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确立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突出休闲旅游、数字文旅和江南水乡建设,深挖大运河、江村、丝绸文化,强化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全域旅游建设。启用吴江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域旅游实训室。新增改版250余块景点指示牌,优化提升全区155座星级旅游厕所,其中5处获评苏州市“AAA”及以上旅游厕所。利用5G新技术,推动景区智慧建设,完成旅游大数据中心的功能升级,优化“指游吴江”总入口平台功能,全面实现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名制分时预约。

江南不仅“有桥有水有石板有弄堂”,江南还有丰富的特色文化,紧扣江南特色文化便能描绘“诗和远方”。原创评弹情景组曲《红军故事》,创新融合了曲艺与戏剧的艺术手法,以丰富的舞台呈现和原汁原味的苏州评弹表演,唱响“不忘初心跟党走”的时代赞歌,入选“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并开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巡演;党史短剧《一纸退重兵》等9项作品入围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决赛;在精品文艺创作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擦亮“特色文化”标签,打响“江南文化”品牌。

石荣表示,吴江将深入贯彻落实区党代会精神,以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围绕江南文化品牌打造、区域服务一体化、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坚持补齐短板、争创一流,丰富文体旅公共服务供给,突出吴江文化品牌、原创文艺精品和高端赛事打造,建设江南文化新空间,奋力谱写向世界展示现代化发展“最美窗口”的吴江篇章。

2021-10-18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7698.html 1 吴江:活力之地 幸运之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