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森林间呼吸洁净的空气、夜晚露营感受星空之美、大快朵颐地品尝石板烧烤……“这里满足了我对童话森林的所有幻想。”游客黎欣璐说。
初秋时节,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水磨古镇的水磨·拾云营地内来了很多度假游客,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宛若童话森林中的“趣味城堡”一般。
精致和特色正成为汶川旅游业的吸引力和发展新特色。近两年来,汶川全力把“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转化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动能增量,举“两山”旗、走生态路、打文旅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做精做优旅游文章,使得当地的全域旅游格局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当前,汶川正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机遇,深入实施“两大胜地·无忧康养十大幸福工程”,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提质增效、融合发展,让旅游业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引擎。
融合发展
产品体系日趋完善
自2019年获评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以来,汶川依托深厚的文化禀赋和优质的旅游资源,通过实施“旅游+”文化、体育、农业、林业、交通等一系列融合“大文章”,围绕聚焦打造美好生活消费新场景、发展旅游消费新业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推出旅游消费新产品、搭建旅游消费活动新平台,极大地丰富了全县旅游产品体系,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与体验。
采摘新鲜蔬果、体验民俗文化、住进野奢民宿……对于成都市民张晓生而言,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的汶川已经成为他心选的理想度假地,每逢周末他便会带上家人来汶川住一晚。“每年的樱桃采摘节、马拉松等活动,我们都会前来体验。”他说。
“新兴场景业态倍增培育工程”是汶川丰富旅游产品体系的另一重要抓手。目前,汶川正在全力推进威州布瓦村传习所、灞州冰雪古羌村落、“虒语”文旅综合体验中心、漩口樱花玻璃观景台、水磨熊猫生态主动集市、映秀滨水休闲广场、三江辫子英雄纪念馆、耿达熊猫主题观景台等九大“独特韵味、别样精彩、极具创意”文旅融合新业态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以“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为统揽,汶川今年还精心梳理出了300个总投资达39.94亿元的“两大胜地·无忧康养十大幸福工程”项目,面向全球进行招商,意在进一步做全做大旅游产品体系、做精做实旅游产品品质,持续丰富到访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位体验。
对标提升
全域格局逐渐壮大
今年8月底,位于汶川县威州镇雁门村芤山桥头213国道旁的雁门关综合服务区甫一启用,便吸引了不少自驾游客在此停留。“品尝特色美食、感受民俗文化,到观景台上拍照打卡,旅途中难得有这样惬意的休息场所。”游客朱晓琼说。
近两年来,汶川紧紧瞄准“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围绕该县“东南绿色经济先行示范带”“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无忧地·慢生活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目标,推动全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逐步构建起了“处处是风景、四季皆可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早在2019年,汶川就出台了《高质量建设天府汶川生态康养慢生活度假区实施意见》,让“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齐头并进,持续丰富汶川旅游业的品质与内涵,进一步夯实全域旅游发展基础。
对于如何实现全域旅游新格局发展目标,汶川凭借多年的经验提炼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汶川通过各项资源的深度挖掘,在县域南部大力培育以乡村度假、古镇村落、特色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在县域中部,持续丰富四季业态,将绵虒镇建设成川西北地区更具时尚性、文化性、国际性的美食娱乐文旅小镇;在县域北部,建成灞州、威州无忧·花果山特色采摘体验休闲区,深入推进阿尔沟旅游综合开发,全面推动从干旱河谷到无忧·花果山的华丽转型。
同时,汶川还持续加快完善配套舒适便捷的各项服务设施。其间,汶川落实了包括雁门关综合服务区等26个“规定动作”,上线了“无忧汶川”小程序,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样化、信息化文旅服务,加快立体停车场、充电桩、5G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旅游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持续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汶川探索出了一条以全域旅游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群众脱贫致富、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径,让汶川旅游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走向了全国各地,进一步夯实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
发挥效益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受制于交通等条件,位于汶川县三江镇的乐活村曾一度顶着“穷帽子”。随着当地旅游的蓬勃发展,乐活村通过发展以“林、果、药、游”为主的休闲农旅产业,在2017年取得了人均收入1.2万元的成绩,并在当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近两年,乐活村还建设了一批具有当地风情的特色农家乐,游客络绎不绝。“这么好的机会,我们一定不能错过。”看着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乐活村村民张春玉将自家的房子重新装修一番,开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对汶川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截至2020年,汶川三次产业结构已从2016年的6.3∶66.0∶27.7调整优化为15.8∶41.8∶42.4。全县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71%,旅游及相关产业税收占本地税收比重达23.5%。
民宿孵化也是汶川深化“天府旅游名县”建设提升的一项重点工作。截至目前,汶川已经在全县范围内培育出500多家乡村酒店(农家乐),其中包括59家星级乡村酒店(农家乐)和21家“熊猫级民宿”。
民宿的发展使得汶川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民宿经营,更成为乡村振兴中群众致富增收的“新法宝”。
综上来看,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已经成为汶川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美丽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富民增收的优势产业。
从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到新场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从旅游人气的日渐攀升到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从单一景点游到全域旅游的重大突破……在巩固“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成果的过程中,汶川认真对标各项要求和细则,持续“做实、叫响、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推动当地全域旅游实现了质的飞跃,更使得旅游业成为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头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