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05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乡村运营并非一帆风顺 但村民已经被“撩”起来了

□ 曹燕

临安区青山湖街道研里村,村支部副书记沈海云2018年租下了村里一栋上百年历史的民居,自己规划设计,将古民居改造成了民宿“云川阁”,背倚竹林,周边溪水蜿蜒,古民居的建筑之美得到了彰显。

现在这家别具建筑风格的民宿是研里村的地标。独木难成林,沈海云说:“村里还有几栋老房子,如果能够带动村里其他人一起来发展旅游做民宿,丰富业态,形成集群效应,让游客住下来可以玩、可以体验。”四年过去了,除了两个上海人来村里开了一家民宿,目前还没有村民新开民宿。

沈海云并不沮丧,他有自己对乡村运营的理解——“不是说投资建一个民宿,而是说要对自己的村庄资源进行摸底,乡村的空气、山泉、竹林、闲置的房屋都是宝贵的资源。”归根结底,乡村运营也是一种观念的更新。

乡村运营是一种探索,过程中曲折不断,孝村的例子值得思考。之前,当地一家文旅运营公司进驻孝村,村民一开始不太理解,在运营过程中,村民的心理逐渐发生了改变。

今年上半年,运营师包装了孝村清明果,并将制作过程拍摄成短视频上传平台,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村民们也觉得特别骄傲自豪。另外,运营师还组织了一场露营活动,很多游客前来旅游体验,村里的厨娘也借机展示了自己的手艺。

孝村村党总支书记沈华军说:“村民从一开始不理解,到后来理解并行动支持,可以说,大家的心情都被‘撩’起来了。”

然而,5月初,这个运营团队还是选择离开。沈华军认为可能是因为运营奖励后置不符合这家运营公司的经营理念。

记者感慨于沈海云说的“独木难成林”,也触动于村民被“撩”起来背后所暗藏的能量。村民的观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沈华军说自己现在也是半个乡村运营专家了,接下来还要继续干,“要善于盘活乡村资源、会策划、懂旅游、会讲故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乡村运营是新生事物,过程中难免会有曲折。但是,在乡村这片土地上,已经播撒下了激发内生动力的种子,它会经历风雨,也必将成长。

2021-10-05 曹燕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7477.html 1 乡村运营并非一帆风顺 但村民已经被“撩”起来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