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0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推动唐山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 陈福利

河北唐山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故乡,这里还诞生了沙石峪“当代愚公”精神、唐山抗震精神。唐山文化灿烂,其评剧、皮影和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三枝花”。“十四五”时期,如何更好地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唐山作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让文化和旅游产业走向更有诗意的远方,是需要深入探究和思考的重要命题。

一、基本途径

文旅融合需要全面的要素资源整合。唐山文化、旅游要素资源丰富,相互结合后,通过交叉渗透和整合重组,可以突破原有的产业领域,使产业边界收缩、模糊或消失,共生共赢而形成新的文旅产品业态和产业体系。

文旅融合需要互补的产业价值创新。文化和旅游优势互补,在融合过程中通过功能重组和价值创新,形成涵盖文化和旅游产业核心价值的新价值链,将释放更强能量,取得“1+1>2”的产业叠加效应,形成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增强旅游魅力,以旅游传承交流文化、带动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繁荣的良好格局。

文旅融合需要动态的优化过程。在文旅融合过程中存在价值观念、体制机制、业务领域、运作方式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将经历“磨合—融合—和合”的发展过程,需要通过调整各自角色,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培育文化自信,强化合作互动,动态优化调整,实现平等互惠、协调发展。

文旅融合需要多元的融合方式。文旅融合是系统的多方式融合,既包括文旅思想理念、体制机制、规划技术、资源产品、产业业态、功能效用、空间载体、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融合,又包括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消费者层面的多层次融合,还包括由文化和旅游产业内部融合、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和产业外部跨界融合构成的广角度融合。

二、主要思路

把握文旅融合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原则。找准唐山地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地推进文旅融合。二是坚持统筹协调、互补共赢原则。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处理好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关系,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相互促进、互补协调、共同提升。三是坚持市场导向、项目带动原则。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企业,加快文化和旅游项目开发,以项目带动文旅融合,增强市场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四是坚持特色创新、质量发展原则。唐山是近代工业的摇篮,要深入挖掘这一工业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引导文旅融合特色化发展。

明确文旅融合重点任务。一是深化文化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文旅融合发展新环境。二是打造文化和旅游产品项目,建设文旅融合发展新载体。三是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创建文旅融合发展新体系。四是优化文化和旅游服务管理,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五是夯实文化和旅游融合基础,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推动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一是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坚持保护第一,做到有效保护、合理开发,确保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有机结合,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着力补齐文化产业短板,推动文化旅游化。三是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坚持古为今用,结合现实文化旅游需求,融入现代价值观念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四是抽象文化与具体产品有机结合,创新文化旅游的载体形式和表达方式,将抽象的文化开发成具象的旅游体验项目。五是本土文化与异地文化有机结合,在突出本土文化的同时,通过跨文化交流和跨区域文化融合,实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开放包容的异地文化(或文化品牌)的完美结合。

三、对策措施

抓载体建设,打造文旅融合的品牌产品。一是打造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建设一批文化旅游景区,保护开发一批文化旅游名城名镇名村,推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形成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二是丰富文化旅游活动。以举办重大节会活动为依托,打造文化旅游节庆会展活动品牌,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是拓展文旅融合空间。创新开发一批文旅特色小镇和文旅综合体,充实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的文化内涵,增强其感染力和吸引力。四是丰富文旅融合载体。因地制宜地采用震撼唯美的景观化塑造、博物陈列的馆藏式展示、精彩生动的表演式展现、情景互动的活动式体验、科技支撑的智能化再现、主题文化的集聚式打造等多种方式,建设文旅融合载体。

抓产业主体,构建文旅融合的产业体系。一是壮大市场主体。推动文化和旅游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域、跨所有制整合资源,培育一批覆盖旅游投资、旅游经营、文化创意、文化娱乐、影视制作等领域的综合性文旅企业集团。二是推动产业融合。继续举办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大会,通过举办工业旅游推介洽谈会和唐山工业旅游项目观摩等多项活动,继续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发展工业旅游提供“唐山模式”。三是创新融合业态。充分利用唐山市地理空间广阔、文化丰富多彩的优势,增加弹性供给,开发冰雪旅游、避暑旅游、夜间旅游、研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

抓服务管理,提升文旅融合的质量效益。一是推动文化与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在构建便捷畅达的交通网络、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推动文化元素融入基础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各个环节(如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等)。二是实施文旅品牌引领战略。构建由目的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管理与服务品牌构成的文旅品牌体系,大力支持“唐山周末”活动,通过文旅融合共同打造这一比较成熟的品牌。三是发挥文旅融合示范作用。认定一批规划策划(设计)完善、文化特色鲜明、互动体验性强、综合带动力大、市场前景良好、消费者评价高的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及时总结文旅融合成功的经验与模式并予以重点扶持和示范推广。

抓基础建设,完善文旅融合的保障体系。一是抓规划融合。要明确文旅融合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推动文旅规划统筹、文旅融合规划创新和“多规融合”。二是抓市场融合。进一步整合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宣传资源,形成文化和旅游营销的合力,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文化和旅游宣传促销体系。三是抓政策配套。大力扶持文旅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用地、用海指标及信贷、融资、税费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建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专项基金,强化金融对文旅产业的支持,创新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投融资机制。四是抓人才培养。坚持人才战略优先布局、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机制优先建立,加大文旅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扩大文旅人才总量、提高质量、盘活存量,努力培养和储备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1-08-20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8870.html 1 推动唐山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