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9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声音

“商家应努力优化节日产品供给,向个性化、定制化、多层次化升级。丰富节日文化消费内容,不仅满足物质消费需求,也要满足精神消费需求”

——针对一些商家借着节日的由头疯狂掘金,把消费和送礼异化为节日情感表达主要方式的现象,《经济日报》近日发表评论指出,商业氛围浓厚本是好事,既可以拉动节日经济,又可以为传统文化繁荣增添一把火。但这把火要适度,要尊重节日的独特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平衡好节日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不能让传统节日成为商业的工具。

“退票等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会给人们增加一份底气,让大家感受到,抗疫不是一个人的责任,面对疫情我们是共进退的”

——受近期疫情影响,不少人的旅行规划就此中断,由此带来的交通、酒店或旅行套餐等相关产品的退票问题,又摆在了人们眼前。对此,光明日报客户端发表评论指出,短时间内大量退订确实会对相关企业造成一定的资金压力,但这并不能成为来回推脱的借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商业精神的体现,也是法律的明确要求。而重视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是企业经营的应有之义,哪怕是在疫情下,也不应该懈怠。

“景区在研发文创产品时,应该定位于人文精神的发现者和实践者,深入挖掘、还原景区特定的文化价值”

——近年来,多个景区结合自身特色推出文创雪糕,不少游客游玩时不忘给这些雪糕拍照打卡。对此,《工人日报》发表评论指出,文创产品是一个景区、一个地方的文化标志,这意味着每一件文创产品都在传承着本土文化,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考量其价值,不仅要看造型是否新颖,更应注重其是否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是否与景区的人文景观相协调,是否进行了文化传承与创新。

(本版编辑 龚立仁 整理)

2021-08-19 龚立仁 “商家应努力优化节日产品供给,向个性化、定制化、多层次化升级。丰富节日文化消费内容,不仅满足物质消费需求,也要满足精神消费需求”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8832.html 1 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