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弦
早就听说刺桐花是泉州市花,所以我到泉州时,一直在寻找刺桐花。
行前做足了功课,刺桐的模样,早已清晰地印入了我的脑海。那高大的树干上,佛焰苞状的花和形大如手的叶交替着吐露芬芳。花儿盛开的时候,花瓣片片红似火,灿若霞。叶子长出来的时候,花儿就隐没了,绿叶片片满枝头,油亮如绸。北宋医药学家苏颂这般描绘她:“岭南有刺桐,叶如梧桐。其花附干而生,侧敷如掌,形若金凤,枝干有刺,花色深红。”因为相貌似桐树,树干上长有刺,她叫了刺桐。又因多生于南海、岭南,她还叫海桐。五代十国时期的医药学家、文学家李珣这样概括她:“生南海山谷中,树似桐而皮黄白色,有刺,故以名之。”唐代诗人陈陶曾在诗中写道:“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传说,刺桐是天庭的一位飞仙变的。那时,海中海怪兴风作浪,常有渔民遇难,家属在海边悲痛哭泣。飞仙巡视人间时看到这样的场景,心中不忍,便在海怪出没时,下凡保护渔民,镇守海面。渔民安全了,飞仙却回天乏力,化作一棵树,留在了海边。她让树变成有毒品种,让树干上布满尖刺,让枝丫间开出红花。毒性、锐利的刺与火红的花,都是震慑和抵挡海怪的有力武器。这树,就是刺桐。
如此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的花朵,难怪能成为泉州市花。然而,我的足迹遍及泉州关岳庙、文庙、开元寺、钟楼、中山路、刺桐路、洛阳桥、晋江五店市、崇武古城、清源山等地,却都没能见到刺桐的身影。后来从一位园艺工作者那儿得知,原来,刺桐因为易招致虫害,已经退出泉州行道树选择名单,现在城区路旁已经比较少见了,但若有心寻觅,还是不难发现它的身影。在泉州市丰泽区刺桐路和津淮街交汇处西北侧,还有一座刺桐公园,园内种植了大量刺桐,花开时节,游人如织,可以一览刺桐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