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3日
第06版:旅游报06版

“川黔锁钥”娄山关

文<许宇杭

“红色贵州·雄关漫漫”精品线路

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黎平会议旧址—遵义市红军山烈士陵园—遵义市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景区—遵义市乌江渡景区—习水县青杠坡战役遗址—习水县四渡赤水纪念馆—赤水市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赤水市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遵义市苟坝会议旧址—毕节市金沙县钱壮飞烈士陵园—遵义市四渡赤水之南渡乌江渡口—贵阳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是怎样的雄关险隘,让一代伟人豪情满怀?又是怎样的雄兵鏖兵,令千秋青史流芳永传?

我伫立在娄山关隘口,任历史风云在胸中激荡。抬望眼,只见一块巨大的大理石碑上,镌刻着毛泽东手书《忆秦娥·娄山关》。那气势磅礴的狂草、雄沉壮阔的辞章,交织着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壮烈情怀,让人感慨良多。

娄山关自古为川黔交通险隘,北拒巴蜀,南扼黔桂,有“川黔锁钥”之称,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娄山关大捷后,毛泽东满怀信心,登上娄山关,远眺如海苍山、血色夕阳,面对壮丽山河、漫漫征途,把博大的胸襟、壮丽的画卷,化作了豪迈激昂、气壮山河的词句: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从此,历史记住了娄山关,也记住了一代伟人和他领导的红军跨越娄山关的豪迈步伐。

沿着昔日红军长征的足迹攀爬而上,密林环绕,山路崎岖,似乎在诉说着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不易。转过一片树林,青松翠柏间,高高矗立着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碑体呈竖排的“二”字,如两柄直刺苍穹的利剑,象征着娄山关的两次战斗,又如红军的双脚,踏破千山万水。

攀着铁链,一路向上,我来到“当年鏖战急”的小尖山顶。临此绝顶,一览众山,只见万峰矗立,巍峨险峻,难怪古人曾用“凌空石笋柴关上,却使行人望眼开”之句,来描绘这里的高峻险要。山顶立有一石碑,上镌“遵义战役·娄山关小尖山遗址”。山体尚存娄山关战役的碉堡残痕、战壕、掩体,战壕内塑有红军战斗场面雕塑。环顾四周,苍松挺立,松涛阵阵。伫立遥思,仿佛听到了红军当年攻打娄山关时的冲锋号角,听到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激越歌声。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结束后,重掌军权的毛泽东指挥红军越过娄山关,一渡赤水,拟于川南横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岂料受阻于四川土城之下。国民党军队结集40万大军,封锁长江,布下口袋,叫嚣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前有重兵挡道,后有追兵迫近,毛泽东当机立断,率军回师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2月下旬,红军二渡赤水,强攻娄山关,取得了长征途中第一次大捷,一扫湘江惨败以来的阴翳,成功地扭转了战局,摆脱了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海拔1775米的娄山关最高峰,建有一座西风台,是观赏毛泽东词中“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景象的最佳地。站在西风台上,绵延百里的娄山山脉皆在脚下,似波涛翻滚,骏马驰骋。夕阳西下,眺望群山,娄山关仿佛被血色夕阳涂成一面凝固的红旗,展露出中国革命史浓墨重彩的一笔。

娄山关,是一座英雄之山、红色之山、胜利之山,更是激发“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进取之山、跨越之山。

2021-08-03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8447.html 1 “川黔锁钥”娄山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