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是中央红军长征在重庆的过境地,也是川渝黔边革命的摇篮,重庆最早的基层党组织在此诞生。1935年1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在周恩来、董必武及军团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等率领下,从贵州松坎出发,于当天下午到达了綦江石壕镇,1月22日凌晨,向赤水进军。长征到綦江,保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为四渡赤水制造了宝贵战机,是三大主力红军在重庆活动的重要节点。在綦江,现在还保留着将军树、红军桥、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等长征遗迹,见证着伟大的红军长征。
綦江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的主体建设区,挖掘梳理境内红色资源,发挥渝黔联动优势,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制造红色“綦”迹,让綦江红色旅游跑上文旅新赛道。
“行动速度” 助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1个月组织了一支由文化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义务文化工作队伍,在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查阅历史文献、实地考察等方式,实地考证了革命文物19处36个点、革命遗址遗迹162处,挖掘整理长征故事15个。目前,王良同志纪念馆已于今年6月29日正式开放、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也于今年7月7日揭牌开放。11个月完成王良同志纪念馆建设布展,1个月打造完成红军街并开街,体现了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上的“綦江速度”。
另外,綦江还对石壕红军烈士墓、王良故居、中共綦江支部旧址等革命文物进行升级修缮及布展,打造红军街、红军长征纪念馆和石壕红魂小镇等旅游点,助力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合作速度” 提升区域旅游影响力
2018年,綦江就与遵义对接,加强合作联动,以红色文旅为连接点,实现 “遵綦”文化旅游协作共建模式。完善中央红军长征时在綦江活动的史实考证研究,将綦江纳入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中心的红色旅游视野,打造遵义—綦江—赤水的“红三角”旅游带,突出綦江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随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启动,綦江作为重庆段的主体建设区,打通“红三角”与重庆红岩联线的联系,共同打造无障碍旅游区;推出集红色文化研、学、游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区域红色旅游基地打造,让红色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全面延展。
“融合速度” 促进文旅农旅产业发展
在安稳镇崇河村的枫香树下1935红军街,随处可见带有红色文化元素的建筑。近年来,綦江的安稳、石壕两镇群众主动参与到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开发中来,打造特色美食、民宿一条街,推出安稳羊肉、崇河辣子鸡等本地特色餐饮品牌,形成了穿红军衣、走红军路、吃红军饭的成套旅游产品和业态。
綦江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模式。启动“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文创”“红色文化+教育”,开展多种研学活动,加强红色旅游线路宣传推介,还推出“冲锋娃”等30余款红色文创产品,着力打造“綦迹1935”文创IP,塑造红色旅游品牌,促进綦江全域旅游升级版打造。3月中旬以来,綦江接待外地参观者上万人次,接待本地干部群众、青年学生3万余人次,4所学校挂牌“红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