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肖相波
为了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地实现就业,连日来,山东青岛各类旅游院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加大学生“双创”支持力度、开展就业指导、拓宽升学渠道等方式,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学生就业积极性,助力学子高质量就业。
扩展就业方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旅游企业的人才储备、扩张计划受到较大影响,为学生提供的岗位明显减少。
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7级学生景桂真说:“去年秋招时,我几乎找不到旅游相关的工作。”后来,在学院老师的指导建议下,她把求职目标扩展至整个服务行业,最终与中南服务青岛物业管理公司签约。“学院辅导员老师和论文指导老师都十分关注我们的就业进度,不仅经常分享招聘信息,还会结合每一位同学的实际情况提供就业方向选择、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建议。”
据悉,为了促进学生就业,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针对今年就业的形势变化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联系企业,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尽可能多地为毕业生提供岗位选择,鼓励学生就业选择从旅游行业向更大的服务行业扩展;另一方面,加强老师对学生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积极性。
“我们的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同时也会对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解和引导,一些学生在一两次求职之后就会丧失积极性,通过这种一对一的沟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帮助,对学生整体就业积极性起到很大帮助。”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耿庆汇说。
加大支持力度
如今,还有不少旅游专业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以创业实现就业。
“我们的红色研学课程非常受欢迎。因为我们主打项目式研学课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的研学课程模式,这大大增加了红色研学的趣味性、参与性和体验性,提升了红色教育的亲和力,帮助很多红色景区(点)解决了游客吸引力不足的问题。”王欢是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8级学生,从2019年开始,她就着手做起了研学创业项目。
“刚开始我对创业完全没有概念,后来通过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及团委的就业和创业讲座、创业政策解读、创新创业大赛的指导等,对创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我觉得学校是真真切切地帮助到我,让我能够知道从哪里拨开迷雾,从而更明确自己的创业方向。”王欢说,在学院和老师的帮助支持下,她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并带动了其他学生就业。“目前,我们创业团队已经扩大到12人,一部分是我们同级毕业的同学,一部分是学长学姐,而现在则有学弟、学妹不断加入进团队中。”
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创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带动更多同学就业,促进社会就业的增加。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副主任刘卿文表示,学院持续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完善创新创业制度,扎实开展创新创业调研,优化创新创业课程标准,不断强化创新创业氛围,并对遴选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孵化,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成长发展、落地见效。
拓宽升学通道
升学是目前旅游中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发展途径。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青岛旅游中职院校不断拓宽升学通道,满足学生对于更高水平教育的需求。
“在旅游学校的三年是我人生中的‘跳板’,这里的老师耐心指导助力我们成才。”青岛旅游学校2018级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苏航说,在酒店技能大赛训练中,苏航先后获得青岛市饭店协会比赛三等奖、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被认定为“山东省技能拔尖人才”。现在,苏航正在备战春季高考,向梦想的本科院校发起冲击。
青岛旅游学校教务实训主任、校务助理张晓东介绍,作为公办全日制国家级重点旅游中职院校,目前,学校毕业生发展方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升入本科,另一类是升入专科。学校有“3+4”本科分段培养班、五年制贯通培养和三二连读高职、普职融通实验班、职业中专等办学模式,与青岛大学、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开办了空中乘务、酒店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今年,学校还推出了综合高中普通班招生计划,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在拓宽升学通道的同时,青岛旅游学校也在为学生提前认知大学院校以及旅游企业不断创造机会。“我们经常组织一些访学、企业认知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学和企业,加深学生对专业和就业岗位的了解。”张晓东说,学校还与澳大利亚安格里斯学院、日本龙谷大学、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等几十所国际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留学和就业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