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1日
第09版:旅游报09版

【党史故事】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吸引游客参观 中新社记者 熊然 摄

1940年6月,延安杨家岭的一个小院儿里,一张破旧的小方桌上铺了几张旧报纸,上面摆放着几道普通的素菜,白菜、萝卜、土豆。桌旁坐着两个人,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南洋的首富、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

1940年春天,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代表团回祖国慰问抗战军民。慰问团的第一站抵达重庆,蒋介石专门成立了欢迎委员会,下令要不惜代价做好接待工作,并列支了大笔接待资金,光宴请费用就达8万余元。根据当时的物价,这笔巨款相当于800头牛的价值。

然而,重庆的山珍海味并没有让陈嘉庚高兴起来,如此铺张浪费让这位爱国华侨感到痛心。两方餐桌的对比,让他看到了两党的巨大差别。他敏锐地预见到,小小的窑洞灯光,即将照亮中国的万里山河!他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延安成为中国的希望所在,不仅体现在共产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上,还体现在严明纪律、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上。

1937年10月,延安发生了轰动一时的黄克功案件。立过赫赫战功的黄克功,因恋爱不成,在延河岸边枪杀了年仅16岁的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此案震惊陕甘宁边区,影响波及全中国。不少人联想起一年前发生的“张灵甫杀妻案”。蒋介石嫡系张灵甫,打死妻子吴海兰后,仅凭蒋介石一道口谕,服刑不到一年便被释放了。有人希望以此为例,赦免黄克功,让他戴罪立功。

是严格执行纪律,还是网开一面?毛泽东在信中这样写道:黄克功过去的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

一个官复原职,一个处以极刑,两个案件截然不同的处理结果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从严施政、严格执行法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坚定决心。

正是这样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让4万多名知识青年看到曙光、奔赴延安。他们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到延安去!那里才是代表着光明与进步的圣地,那里才是中国的希望,才是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熊熊火炬和航标灯塔!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教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民服务,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2021-07-01 【党史故事】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7697.html 1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