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5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指尖掐出繁花世界

——记甘肃省掐丝珐琅画代表性传承人李海明

李海明正在制作掐丝珐琅画 李海明陇派珐琅艺术馆 供图

□ 罗赟鹏 本报记者 张陇堂

嵌一朵掐丝珐琅荷花,原本普通的茶杯便多了一丝灵动,兼具实用功能与美学气息的茶具,让人爱不释手。在甘肃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李海明陇派珐琅艺术馆100多平方米的场馆内,小到耳饰、茶托、书签,大到敦煌藻井、壁画,各种各样的掐丝珐琅作品令人目不暇接。走入这里,就如同走进了一处独属于掐丝珐琅画的世界,而缔造这一世界的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甘肃省掐丝珐琅画代表性传承人李海明。

技艺高超

身穿对襟长衫,一手拿颜料盒,另一手正将颜料填充到身前的巨幅掐丝珐琅画中。初见李海明时,他正全神贯注地创作自己的新作品,而他的四周,挂满了大幅的掐丝珐琅画。这些画作线条飘逸流畅、颜色艳而不俗、故事内容多样,给参观者强烈的艺术震撼。

掐丝珐琅画脱胎于景泰蓝传统制作技艺,是将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特种绘画,主要材质为仿金丝及珐琅釉料。它突破了景泰蓝只能附着于铜胎的限制,将珐琅技艺拓展于平面载体,并使其产生立体效果。

“伯父是做景泰蓝的,耳濡目染,我从小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李海明介绍,从8岁开始,自己就与掐丝珐琅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学习,让李海明掌握了掐丝珐琅画制作基本工艺流程,喜爱画画的他又拜师系统学习工笔画。1997年,李海明真正开始制作掐丝珐琅画,此前他所涉猎过的刺绣、漆画、国画等美术工艺形式成为李海明日后在掐丝珐琅画进行创新创意的来源。

李海明说,掐丝珐琅主要有白描、掐丝、着色、挂釉等十道工序,其中白描、掐丝、着色三道工序最为核心,也是甄别作品品质高低的主要标准。《八十七神仙卷》是唐代吴道子创作的一幅纸白描人物手卷,代表了唐代白描技法的最高成就。而李海明临摹的《八十七神仙卷》精致而不繁芜,衣袖、裙褶、披中、彩带飘逸灵动,是不可多得的佳品之作。“对于创作一幅好的掐丝珐琅画来说,好的白描底本就是掐丝珐琅的灵魂。”李海明说。

在李海明陇派珐琅艺术馆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幅获得过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作品《敦煌壁画——千手千眼观音》,此幅作品以敦煌莫高窟最精美的第三窟北壁“千手千眼观音像”为底本创作,取元代壁画优雅清秀风格,有917只观音手,每手一眼。这幅作品最大胆的创新还是在线条上,李海明凭借钻研掐丝技法几十年的实践心得,大胆向敦煌壁画借灵感,从丰富又挺拔的线条表现中撷取部分运用到景泰蓝画的白描阶段,而后又以金丝将人与物的风姿展现出来。

不断创新

多年来,李海明躬身耕耘于掐丝珐琅画的传承与创新之中,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早先制作的掐丝珐琅画会遇到釉料脱落掉沙的现象,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画作的寿命。”李海明经过长期研究和反复试验,探索出了砂面挂釉这一技术,实现了壁画永不褪色、不脱落。同时,李海明兼收并蓄、大胆创新,将刺绣、国画、漆画等线条之美和写意之美融会贯通到掐丝珐琅画中,并研究发明了排丝、堆丝、花丝、垒丝、螺旋丝等高难度的镶嵌技艺,增强了珐琅画的视觉冲击力。

李海明不仅技艺精湛,还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让作品具有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现今,他的创作元素除了敦煌莫高窟壁画和藻井以外,还增添了生肖系列、黄河水车、兰州铁桥、戏曲人物,甚至现代时尚人物。

不单创作具有艺术价值、欣赏价值、收藏价值的大幅掐丝珐琅画,李海明还把掐丝珐琅画延伸到乐器、镜子、家具、装饰品上,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让艺术走进生活,走进大众视野。

现今,将近60岁的李海明依然坚持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每当创作一幅画作,他定会像敬畏生命一样去对待作品,“在我眼里每一幅作品都是有灵气的,粗制滥造是对艺术的亵渎”。李海明说。

传道授业

在李海明心里,与创作出好作品同等重要的就是将掐丝珐琅画这门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他自筹资金开办传习馆,面向社会收徒,先后免费培养近千名弟子。

在传授技艺的过程中,李海明不光严以律己,也同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徒弟和学生。作为女儿的李婕深有体会。“在我眼中,父亲对我们非常严格,哪怕一笔画不到位,都要求我们修改,一根掐丝的色彩不协调,都要求返工。”

在徒弟孟玉龙心中,李海明是一位严师慈父,在教授技艺中对他们要求严格、精益求精,在生活中又给予他们诸多温暖关怀,“有次我没有理解作品,填错了颜色,被师傅发现后他不仅让我重新来过,还向我一步一步解释为什么要这样配色。”孟玉龙说。

现今,李婕已全身心地投入到掐丝珐琅画技艺的学习中,“今后我将在父亲的指导下,不断进行艺术积累和技能提升,以传承好父亲的这门手艺,让它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掐丝珐琅画这门工艺打磨的不光是作品,也是心性,对于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李海明来说,珐琅画已成为他宣泄情感、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李海明说,他会将所学毫无保留地传下去,也希望能找到更多真正热爱这门手艺、能用心去做的年轻人,将掐丝珐琅画不断传承和创新下去。

2021-06-25 ——记甘肃省掐丝珐琅画代表性传承人李海明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6701.html 1 指尖掐出繁花世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