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田凤
与渝派连环画结缘,要从认识中青年连环画家、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邹四新说起。
一次偶然的机会,因友人推荐,笔者造访了邹四新设于重庆市大渡口区八桥镇融城社区的渝派连环画工作室。正是这不经意的一次造访,让我对渝派连环画产生了浓厚兴趣:画家用传统的十八描绘画技法,将重庆的历史文化融进一幅幅画、一段段故事、一本本小人书中,既有年代感的情怀,又有特色化的故事,大场景中彰显着小细节,画面生动形象,故事精炼有趣。随手拾起一本,便爱不释手。
花上几分钱,租本小人书,就可以在书摊坐上一下午,这曾是几代人的记忆,而这小人书,便是如今的连环画。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连环图、小人书、公仔书等。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其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通俗读物。
随着时代变迁,连环画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广义的连环画包括文人画卷轴、庙堂壁画、民间花纸年画、建筑中的木雕和砖刻等。在连环画繁盛时期,人们的娱乐生活相对简单,连环画寓教于乐,为许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所钟爱。对于这一点,年过五旬的邹四新记忆深刻:看连环画是他童年时期唯一的文化生活,那时候,他几乎把所有零花钱和闲暇时间都消耗在了外婆家楼下那些有连环画出租的小书摊上。
正是童年时代对小人书的痴迷,影响了邹四新的人生走向,为他日后选择传承传统连环画技艺奠定了基础。“成为一名连环画家!”这是邹四新小时候的梦想,他也一直行走在追梦的路上:从小时候临摹连环画上的刀马人物,到小学四年级花几个月创作80页的《大刀关胜》投稿到人民美术出版社被退稿,再到1992年创作的连环画《道高与魔高》首刊于《中国连环画》,以及后来《重庆老字号掌故连环画》第一辑12册单行本、《清宫故事连环画》6册单行本等系列连环画的出版,邹四新用40余年的坚守,成就了儿时的梦想。
相较于中国连环画从萌芽到繁荣的悠久历程,渝派连环画起步较晚。所谓渝派连环画,是指以重庆地区连环画家为主体,以重庆本土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连环画表现形式,与京派、海派等连环画派同为中国连环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渝派连环画第三代传承人,邹四新曾详细梳理了渝派连环画的发展历程。渝派连环画萌芽于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带着很深的历史烙印。内迁到重庆的丰子恺、叶浅予、张光宇等画家创作了《漫画日本侵华史》《谢谢重庆》《战时重庆》《西游漫记》等作品,为重庆的连环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在经历了上世纪60—80年代的繁荣后,渝派连环画的创作并未迎来新一轮辉煌,而是因电视等新型传播介质的普及而急转直下,走入低谷。随着读者群体不断缩小,曾经十分流行的连环画越来越难觅踪迹,而初出道的邹四新和许多热爱连环画的创作者,除了偶有约稿创作,在日子难以为继的遗憾中纷纷转行并淡出这个行业。
这样的沉寂长达十几年,邹四新等同时期创作者一直试图寻求突破。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他们在重庆老一辈连环画艺术家的创作基础上,基于海派、京派等连环画派系,响亮地喊出了“渝派”连环画这一风格定位:在技法上,变铁线描、高古游丝描为战笔水纹描;在内容上,强调“重庆人画重庆故事”。这一时期,《巴渝故事》《重庆老字号掌故连环画第一辑、第二辑》《重庆古城》《沙磁明灯》《合川金子沱起义》等系列连环画图书出版。《三峡工程》《临江通远·山城腾飞》《重庆人那些会说不会写的字》《大足石刻之宝顶梵音》《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记事》《张油匠的故事》《越炸越强》等优秀连环画美术作品入选省、市及全国美术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19年6月,渝派连环画被列入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时期下,连环画虽然得到了认可和发展,但未来之路并不乐观。一来拥有持续创作能力的连环画家屈指可数,且年纪最轻的已过五旬;二来连环画选题、绘画及表现上难以与时俱进,选题多为古今中外名著和革命传统故事,少了对当下的关注,原创性连环画新品较少,能被读者认可的更是寥寥无几。
“笔墨当随时代。”面对连环画当下的创作与发展困境,以邹四新团队为代表的渝派连环画有志之士有着全新的思考和实践。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在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与读者的审美需求之间寻找共鸣。一方面深挖本土故事选题,精耕文学脚本,另一方面结合年轻人的审美情趣,创新绘画方式,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将传统连环画与城市文化、企业文化、文创开发相结合,推出“重庆人画重庆故事”主题创作,连环画的艺术创作被赋予了新的能量,创作领域得到全新拓展。
在注重作品创新、市场对接的同时,挖掘栽培下一代连环画传承人,也成为邹四新等渝派连环画第三代传承人当下最重要的工作。一方面,遴选一些专业基础扎实的好苗子作为渝派连环画第四代传承人进行培养。比如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画人物专业的90后女生邹吟雪,目前已成为邹四新渝派连环画创作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她将年轻人的审美趣味融入连环画创作,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连环画的继承和学习。另一方面,渝派连环画在当地市区两级政府及下属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非遗中心、镇街保护单位的关注及支持下,积极走进校园和社区,成为“一校一品”“一社区一特色”的品牌项目。比如重庆市大渡口育才小学就建立了非遗传承教育基地,渝派连环画成为基地特色项目,而邹四新等人则成为学校特聘的项目指导专家,其所指导的渝派连环画课后兴趣班受到很多学生欢迎。同时,邹四新渝派连环画工作室所在的融城社区依托该工作室的优势,面向周边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连环画创作培训,还将工作室的公共展厅免费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对连环画感兴趣的人士慕名而来。
“未来,主题鲜明、结合时代、原创的渝派连环画将真正融入老百姓的生活。”邹四新说,希望连环画能够更多地与文化、旅游、文创、文娱空间、商业空间等结合起来,以获得更大的发展自由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