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8日
第01版:旅游报01版

追求个性化 愿意为喜欢付费

——“Z世代”旅游消费观察之二

□ 本报首席记者 王洋

日前,央视财经新媒体联合《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发布的中国青年消费大数据显示,在2021年消费预期中,旅游、保健养生和教育培训位列18岁至25岁年轻人消费榜单前三。调查还发现,初出茅庐的“Z世代”成为旅游消费主力军,有超过三分之一的“95后”表示好想出门看世界。

出门在外,这些“Z世代”年轻人有哪些消费习惯?他们的购物有哪些特点?文创产品如何更好满足他们的新需求?本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热爱旅行 为更好体验买单

“出去旅行,我们最喜欢把钱花在吃上,比如各种美食、排行榜店铺,我们都会去体验。”“95后”陕西姑娘常香毕业工作两年半,虽然没有多少积蓄,但已经打卡了不少旅游目的地,也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消费逻辑,“我是边挣边花、能挣敢花型的人,热爱旅行对我来说不是懈怠生活,恰恰是热爱生活的方式。”在她看来,“适度的花钱,让我们拥有更好的体验,那一定是超性价比的事情。”

近日,马蜂窝旅游发布的《NEW WAVE年轻人品质旅游报告》显示,年轻人愿意为旅行品质买单,客单价8000元以上的当地游产品订单占比同比上涨86.2%,越野、徒步、低空极限运动、旅拍航拍、高端住宿等已成为年轻游客的“必体验”项目。

今年五一连休5天,消费者积蓄已久的长途出行需求得以释放。携程数据显示,渐渐成为职场实力担当的“90后”在今年五一出游人群中占比达37%,成为绝对出游主力。其中,在地消费方面,在“00后”的关键词搜索中,“小吃”“夜市”“奶茶”“打卡”“地标建筑”位列热度前五。

对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吴丽云副教授分析, “Z世代”年轻人对所偏好的商品价格敏感度低,更愿意为喜欢付费。同时,他们喜欢参与性、体验性更强的旅游产品,无论是主题乐园、密室,还是网红打卡地等,都是“Z世代”更乐意参与并购买的旅游产品。

追捧国潮 为传统文化买单

“Z世代”年轻人对旅游品质的重视同样体现在对文化因素的追求上。近年来,随着年轻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升级,文化体验已经成为旅游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城古镇是年轻游客喜爱的文化旅游主题之一。不少古镇逐渐找到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点,将古典文化与自然资源相结合,举办各具特色的节事活动,打造不一样的目的地IP,摆脱同质化竞争的窠臼,给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如近年来乌镇打造的核心文化产品——乌镇戏剧节每年吸引众多年轻人到小镇休闲度假、旅游看戏。

在经历了闭馆、限流等疫情防控措施之后,博物馆、美术馆的旅游热度并未降低。“现在的年轻游客不仅要知道文物的样子,还喜欢研究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马蜂窝旅游相关负责人认为,未来这类深度文化体验产品将获得更大的市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文创产品贡献购买力,他们更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创意设计和实用性。“我们‘95后’一定不是那种去看了兵马俑,就背几个兵马俑回家的消费品位。旅游商品要与文化相关,更要用心,这样我们才会消费。”常香告诉记者,“几年前,我在云南一个民族村旅游,买了一本当地少数民族古法造纸的笔记本,卖家还用他们的民族语言在本子上写下了我的名字,真的是一次非常难忘而愉快的购物体验。”

北京欢乐谷一直备受中小学生及年轻人喜爱。近期,园区在原有7个主题区基础上,推出天光夜谭项目,为京城再添一处夜游打卡地。北京欢乐谷总经理赵小兵表示,主题公园一定要打造好产品,年轻消费者喜欢创意先行,要不断为他们提供新鲜的、最好的、融合新技术的产品。“未来,北京欢乐谷将有更多吸引中国年轻人的原创二次元IP进驻,并为之设计策划更多主题区域,让这座充满欢乐的主题公园成为中国原创年轻力量自由生长的‘桃源’。”

推陈出新 为文创插上翅膀

“‘Z世代’年轻人的旅游购物偏好,是他们所处生活环境滋养的结果,他们生于经济快速发展、生活相对富足的时代,没有沉重的生活负担,更擅长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消费决定。”在吴丽云看来,分析好“Z世代”年轻人的消费特征,提供他们喜爱的文创商品将为文化和旅游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咖啡上的拉花、饮料杯上的花纹、形态各异的雪糕、卖得一手好萌的各种手办……好看、好玩的文创产品对年轻人颇具吸引力。

手握袖珍版“考古神器”洛阳铲,小心翼翼地“勘探挖掘”,再用小毛刷拂去泥土,让“失传的宝物”重新跃然眼前……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今年春节期间在线上一次性上架1.2万个,不到5天便售罄。

据了解,为了模拟考古工作的未知性,这个文创除了“宝物”随机出现的设定,盲盒还设置了挖空比例。有网友分享,“这就是考古工作者的工作体验吧,一铲子下去可能有宝,有可能啥都没有。”

“拆盲盒时,感觉自己就像个‘考古学家’。”中央民族大学大二学生李雪告诉记者,“当你用小工具操作时,真的要小心谨慎,生怕破坏了宝物,有时候急出一身汗。”她坦言,这个过程让她既有参与“考古”工作的喜悦,也更加体会到考古工作者的不易。

从“最具生命力的文创产品”——文衡山先生手植藤种子,到开启“舌尖上的国宝”大门的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干……作为重点旅游城市的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创造了一系列优质文创产品,巧妙实现了文旅融合,受到游客的广泛好评。苏州博物馆副馆长茅艳说: “文创产品的消费者以年轻人居多,因此,我们开发文创产品要考虑他们的消费能力。同时,又能兼顾提升消费者生活美学素养。”

“很多人就是冲着博物馆去旅游的。在文旅融合时代,博物馆可以变成文旅融合的示范点,不仅要有口碑,还要实现盈利。”在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看来,博物馆文创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博物馆正在探索“博物馆能为乡村振兴做些什么”,一些产自乡间的民族工艺品成为文创产品,直接在博物馆销售,再将全部或大部分销售额返还给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2021-06-08 王洋 ——“Z世代”旅游消费观察之二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6254.html 1 追求个性化 愿意为喜欢付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