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猛追湾市民休闲区,体验国际范与成都味并存的惬意生活;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观赏拍摄呆萌可爱的熊猫;在东郊记忆片区,领略工业风与时尚风交织的魅力……“无论是旅游参观还是休闲放松,这座城市的每一处都藏着别样的精致。”日前,来自山西的“90后”游客吴慧娟在朋友圈里这样点赞她在成都市成华区的旅游体验,“一定还会再来。”
近年来,成华区抢抓四川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和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三城三都”机遇,紧紧围绕“成于中优,华在文商”主题,秉持“文化为魂、旅游为翼、商业为体”发展思路,走上了一条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新路径。当前,成华区正以创建第三批四川“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为契机,加快建设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先进城区,加快打响“熊猫之都”“东郊文创”“夜游锦江”等文商旅融合品牌,奋力建设文创新基地、时尚消费新高地、国际旅游新胜地。
“名县”创建如火如荼
作为成都市五大中心城区之一,成华区历来是成都的自然山水高地、历史人文高地、工业文明高地,有着“熊猫文化、工业文明”两大独特文化和旅游标识,拥有成都地标性建筑、“西部第一高塔”——天府熊猫塔;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东郊记忆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及以下景区;“川西第一禅林”、千年古刹——昭觉寺;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北湖生态公园等众多有特色、好口碑的景区(点)。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成华区便在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增设了“天府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组,建立了成华区全域旅游规划和营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印发了《关于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区”的实施意见》 《成华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高位高效推动创建工作。对标各项细则和要求,成华区还将创建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督促全区各部门大力开展创建提升工作。
随着全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成华区“东郊文创新基地、时尚消费新高地、国际旅游新胜地”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实现了从老工业城区到文商旅融合发展活力城区的华丽转变,还获得中国魅力都市文旅发展区、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四川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项荣誉。其间,该区6个街区和场景还入选成都市夜间经济示范点位。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是推动成华区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契机和重点工作目标。”成华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围绕创建开展的各项工作让全区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收获了满满的人气和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20年,成华区接待游客1846.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72.02亿元,占全区GDP的24.48%。
全域旅游迈向纵深
“洞穴”里看书、剧社里听戏、故事馆里回忆……2020年,猛追湾市民休闲区项目一期特色商业街区全面开街运营。其打造的融合跨界书店、文创新零售、产业孵化、国际青年社区、特色民宿等多模块的“最成都·文创美食合集”,营造出的形式多元、功能复合的新消费场景,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热捧的“网红打卡地”。
最近几年,随着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成华区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商业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了一系列饱受市民和游客青睐的旅游新项目、新业态、新场景,“近者悦、远者来”的美丽画卷正成为现实。
围绕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旅游品牌物——大熊猫,成华区打造“熊猫星球”世界级IP,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实施熊猫基地改扩建项目,占地面积扩大至原有面积3倍,并运用5G、AI等智能化科技,打造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全面提升游客体验。
聚焦工业遗产集聚优势,成华区还将全区18处、60余万平方米老厂房、老仓库打造成为文创新空间,建成投用东郊记忆、完美文创公园、量子界数字文化产业园、红仓·萌想星球107文创园区4个主题园区,进一步丰富了游客体验。
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成华区打造了“老成都+时尚范”的“夜游锦江”品牌、“工业风+文创范”的“东郊文创”品牌、“呆萌系+国际范”的“熊猫之都”品牌以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天府熊猫塔、昭觉寺、成都自然博物馆五大文化和旅游地标。而创新推出的东客站商圈、蓉北升仙湖商圈、猛追湾建设路商圈、昭觉寺商圈、华润万象城商圈、环东郊记忆商圈、驷马桥商圈、熊猫基地北湖商圈八大文商旅融合消费商圈,每年平均吸引游客2000万人次,拉动游客人均消费3年增长65%。
随着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成华区走出了以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全域旅游新路径,构建起了“一中心、一轴线、三品牌、四板块”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推动了全区“景点旅游”向“板块旅游”“全域旅游”的转变,处处彰显着成都味与国际范。
富民增收成效显著
成华区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富民增收,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成华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获得了新职业,旅游业已经成为促进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力量。
依托北湖公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昭觉寺等旅游景区(点)的吸引力,成华区农家乐、乡村酒店、民宿等各种形式的旅游业态层出不穷,为广大群众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就业机遇。
“这几年,来来往往的游客很多,农家乐的生意都很好,我也因此谋到一份新工作。”在成华区某乡村酒店从事保洁工作的张翠华说,一年下来有近4万元的稳定收入,“这样的生活我很满意。”
张翠华仅是成华区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获益者之一。不久前,成华区公布的《2020年度成华区促民增收报告——农村居民因发展旅游获得的收入占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的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成华区农民(居民)因发展旅游获得的人均收入为13030.82元,占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达25.45%。
“这意味着成华旅游的蓬勃发展为该区农民(居民)拓宽了就业机遇,旅游收入已成为受调查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富民增收成效显著。”负责《2020年度成华区促民增收报告——农村居民因发展旅游获得的收入占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的调查报告》的调查组相关负责人说。
成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还将紧跟文旅大融合的趋势,乘上文化和旅游大发展的助力东风,塑造成华文化和旅游新亮点,让全区旅游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让更多群众分享成华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白骅 陈俊成/文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成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