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1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在恢复中谋求高质量重塑

——江苏省博物馆行业创新发展见成效

南通博物苑主题智慧社会教育课堂

□ 邰子君 文/摄

在“守望匠心 创见未来”江苏省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体验非遗手作的魅力,在苏州博物馆聆听一场“苏博小夜曲”沉浸式音乐会,在南通博物苑的最新展览《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张謇》了解中国早期现代化先驱的创业之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前后,江苏300余场系列活动轮番上演,为公众带来了一场文博盛宴,而在这背后,是江苏博物馆行业一以贯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质量的复苏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历经新冠肺炎疫情,“恢复与重塑”成为各个博物馆不得不面对的主题,江苏省也不例外。

镇江博物馆馆长周明磊说,因新冠肺炎疫情闭馆期间,镇江博物馆通过线上展览的方式,实现“闭馆不闭展”。恢复开放后,由于闭馆和预约限流的缘故,2020年1至5月,镇江博物馆仅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而今年年初至5月底,该馆已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

无锡博物院党总支书记肖炜介绍,疫情对博物馆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疫情,线上成为博物馆的重点服务阵地。去年,无锡博物院一半以上的社教活动是在线上开展的,特别是品牌活动《锡博讲坛》从线下转到线上后,效果非常明显。“以往线下讲座由于场地限制和宣传力度等因素的限制,一场观众最多就200人,而线上讲座单场观众人次最高能达到50万。”肖炜说,截至目前,与2019年同期相比,无锡博物院观众量有了近40%的增幅,线上接受服务的人数更是有近百倍的增长。

博物馆恢复开放后,苏州博物馆检票处实现健康码查验和预约认证过闸“一码双检”,通行速度从每人20秒缩短到每人1秒;南京博物院则通过构建完备的自助导览系统和智能化的咨询问答平台,为观众提供贴心的讲解服务……一系列科学、周到的服务也成为博物馆高质量复苏的关键因素。

在恢复中重塑

让复苏期间的举措延续下来,让业态、服务的创新常态化,当下博物馆高质量的复苏也为将来高质量的重塑奠定了基础。

周明磊表示,博物馆的重塑,首先要摸准自身定位,突出自身特色,比如近日镇江博物馆新展厅推出的《奔流——镇江近代历史陈列》就进一步展现了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而在社会教育方面,镇江博物馆则推出了一系列规模小、频次高、质量好的活动,符合该馆特色的同时,也更契合当下的疫情防控形势和社会需求。“去年,我们一共推出了284场社会教育活动,几乎每天都有。”周明磊说。

肖炜认为,博物馆的重塑,更多要考虑的是重塑博物馆的理念,以及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在‘进化’,博物馆也需要‘进化’,要坚守‘初心’,不断调整手段,适应变化的时代、变化的观众。”

事实上,江苏各地的博物馆始终致力于推陈出新,适应新的需求。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颜一平介绍,近年来,南京积极推进文博事业融合发展,抓住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机遇,优化博物馆的游、购、娱、商、养、学等服务,打造了诸如长江路文化旅游集聚区项目等特色文旅品牌,并鼓励各文博场馆助力推动时下热门的夜间经济,推出了“夜瞻园·金陵寻梦”实景演出、“六朝书香·夜”等夜间体验产品。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博物馆处处长钟芸菲表示,苏州以“大文博”思维寻求突破,打造文旅融合“新风景”,比如,国内首创的博物馆专题文旅产品——“苏州好行”美食观光巴士,就以“流动的博物馆”为主题,把苏州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等博物馆串联成线,不仅提供专业的讲解、博物馆视频导赏和文创展示,还备有博物馆主题茶点,让游客在“私人订制”般的文博游览体验中沉浸式感受苏州文化。

优化公共服务

高质量的发展终归要回到博物馆的“初心”——公共服务。2020年11月12日,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了解张謇“实业救国”、发展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事迹。他指出,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

这也成为南通博物苑半年多来的主要功课之一,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南通博物苑打造的“互联网+文物教育”主题智慧社教课堂首次向公众亮相。南通博物苑社会教育部工作人员周燕为来自南通市城中小学的学生带来了一堂科技感强、互动性足的课程。周燕介绍,该课程以“智慧社教课堂+社教绘本+云教育课堂+多场景社教融合”的全新模式,多维度展现南通博物苑的馆藏资源,为青少年打造博物馆分层、分级的智慧社教体验。目前,南通博物苑已经推出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星语心苑》《它不是鱼》等AR系列课程。

与南通一样,江苏各地也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公共服务成绩单,南京全市博物馆在“十三五”期间组织社会教育活动2万余场,无锡全市54家博物馆未成年人参观人数逐年增加,扬州博物馆与学校围绕剪纸、木偶、玉器等工艺开展“与非遗零距离”系列活动。

正如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殷连生说,江苏要持续推进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提升,促进馆校合作机制、课程研发机制、项目评价机制建立与完善,发挥博物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作用。江苏各地应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要求,鼓励博物馆与学校建立共建合作关系,打造一批利用博物馆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的空间,并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服务机制,鼓励博物馆面向公众提供专家讲解服务。“同时,要推动博物馆教育项目受众从青少年向全龄段转变,在做好青少年教育的同时,逐步将博物馆教育服务扩大到青年、中年、老年,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点亮未来。”

2021-06-01 ——江苏省博物馆行业创新发展见成效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6145.html 1 在恢复中谋求高质量重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