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8日
第02版:旅游报02版

各地遏制滥建山寨文物之风——

堵住“假”文物 提供“真”体验

□ 本报采访组

近年来,山寨文物成为一些地方吸引眼球、招揽游客的方式,部分项目涉嫌丑化、异化文物,误导公众历史文化认知,造成不良文化影响,引发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今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坚决遏制滥建山寨文物之风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各地举一反三,全面开展排查,“堵”“疏”措施相结合,积极遏制滥建山寨文物之风。

认清危害 严管严控

我国法律法规对文物的修缮、保养、迁移、重建、复制等都有严格要求,未经许可的文物复制行为涉嫌违法违规。此次公布的《通知》明确要求,严管严控增量,坚决刹住滥建山寨文物之风。

此前,江西省南昌市“山寨长城”引发舆论关注后,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及时约谈南昌市、新建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和怪石岭景区等相关负责人,责成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调查了解相关情况,要求该景区规范宣传营销内容,避免误导游客。

《通知》发出后,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要求各地全面开展排查,认真整改。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还计划将景区是否存在滥建山寨文物行为列入今后高等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现场辅导、现场检查验收、暗访复核等环节重要考核内容,加强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处也作出回应,下一步将严管严控增量,推动相关部门加强源头管理。凡是涉及文物的建设项目,督促指导当地政府依法科学决策和制定规划,充分听取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意见,坚决杜绝靠山寨文物来“蹭热度”“打擦边球”。

“山寨文物背后是以短期利益驱动,借用噱头炒作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从长期来看,这样的行为不仅误导了公众对历史的认知,而且深深损害了本地的旅游形象,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院长邹勇文说。

敬畏历史 拒绝山寨

山寨文物不仅损害所在地的“口碑”,而且不利于大众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通知》要求,要站在捍卫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山寨文物造成资源浪费、讹传历史文化、破坏自然与文化风貌等负面影响。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认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山寨文物是对文明的玷污。为此,对肆意制造山寨文物行为必须予以坚决打击。文物与旅游融合是文物合理利用的有效方式,但首先得树立文物的尊严地位,既要严谨解读文物蕴含的科学价值,也要有效保护文物本体及其周边环境,才能让文物焕发魅力。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焦溪古镇申遗工作目前正在有序开展。焦溪古镇申遗指挥部工作人员汪春义说,保护文物的第一要务是永续传承,其次是弘扬,再次是合理利用。只有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才能释放文物的旅游功能。

“山寨文物受到追捧,是因为大众期望了解文物,但是很多文物是不可移动的,建议推动‘互联网+文物+旅游’发展,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让文物‘看得见’‘摸得着’,更好走近大众,形成新的旅游亮点。”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博雅方略文旅集团创始人窦文章教授建议。

正面引导 科学发展

《通知》不仅作出了禁止性要求,而且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于如何推动文物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指导。实际上,近年来各地都十分注重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形成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六星街区是当地一处特色街区。1909年,伊宁市最早的现代化工厂伊犁高桥子皮革厂在这里落成,为解决工人居住生活问题,当地建成了一个由中心花园向外延伸的六边形街区“六星街”。2018年以来,当地实施改造提升工程,依照“田园城市·风情小镇”定位,让原来老旧街区的历史风貌得到保留或恢复。如今漫步其间,小桥流水、鲜花绿树、处处是景,富有伊犁庭院特色的民宿客栈以及特色餐饮、手工作坊等庭院经济遍布大街小巷,引来八方游客。

位于福建省三明市的万寿岩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有“南方周口店”之称,是4A级景区。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朱凯告诉记者,经过20多年的保护利用,景区打造了远古文化广场、野人部落餐厅、古人类生产生活体验园和远古生物雕塑群等旅游项目,独具特色的远古文化体验令游客耳目一新。“当前,遗址还与周边的古村落联动,通过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让古村落文化和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相得益彰,打造万寿岩文旅小镇。”朱凯说。

文物遗迹资源较少的地方同样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找到旅游亮点。如,备受网友关注的“文和友”品牌,只是把“往昔的日子”转化成现实场景就足以引来万千关注;江苏常州并非恐龙化石出土地,但结合本土“龙城”传说等,引入资源,创新打造出“中华恐龙园”品牌,叫响旅游口碑;很多乡村只是保留了“乡村本来的模样”,就成了大量游客的向往之地。正如《通知》中所说,“依托地域特色文化文物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采访组成员:李志刚 周晨 王思超 吴健芳 执笔:李志刚)

2021-05-28 李志刚 各地遏制滥建山寨文物之风——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6077.html 1 堵住“假”文物 提供“真”体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