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裘佩宇
“3年前,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可她却毅然回到家乡。乡村振兴,是文秀回到家乡的初心。”在文化和旅游部“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首场宣讲台上,梁媛讲述着“大山的女儿”黄文秀回到乡间,助力家乡脱贫攻坚的故事。
作为黄文秀事迹宣讲团的宣讲员,为讲好黄文秀的故事,梁媛专门去了黄文秀所在的百坭村。黄文秀那间仅有8平方米的小屋子让梁媛触动很深:一张床,一个书架,一张电脑桌,还有两本厚厚的驻村日记几乎是全部家当了。村民告诉梁媛,文秀驻村以后就变了,黑了、结实了,变得更像村子里的人了。为了和大伙打成一片,她学会了当地农民说的桂柳话,端起了满是茶渍的旧瓷碗,喝起了略显浑浊的玉米酒。这些细节梁媛在宣讲中娓娓道出,一个立体的“大山的女儿”的形象便出现在听众眼前。
梁媛说:“我向大家分享黄文秀的故事,是想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黄文秀的事迹,更好地学习她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新时代好党员、好干部、好青年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从中汲取精神养分,把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融入波澜壮阔的国家和民族事业当中。”
陆军航空兵学院工作人员于洋在听了梁媛的宣讲后感动地说:“作为一名广西人,特别感谢黄文秀为家乡脱贫攻坚作出的贡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学习她的牺牲奉献精神,立足自身岗位,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梁媛在讲解时对细节的把控让听众们交口称赞。“讲解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讲解员既应该是一位口才良好的演说家,又应该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专家,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已经在广西百色起义纪念馆从事讲解工作11年的梁媛,对自己讲解工作有很高的要求。为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梁媛走访了不少地方。“在走访中,革命先烈对我而言,不再是一个遥远又陌生的名词。我深刻地明白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不仅仅是一份单纯的讲解任务。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播者,把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是我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亲身走访对讲好党的故事大有裨益。红色故事不仅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不仅要扬正气,还要接地气。”梁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