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7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常熟推出20条措施促进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数字文化内容生产。引进和培育优秀动漫企业,鼓励动漫游戏企业加强原创内容生产、产品的研发制作及核心技术研发,开发具有本土特色文化内涵的动漫游戏产品,以及互动体验类动漫游戏产品、泛动漫类产品。加强动漫IP打造与动漫衍生品综合开发制作。加大对动漫游戏精品和优秀动漫游戏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动漫游戏产业链持续升级,支持江苏常熟文化科技产业园、常熟虞山尚湖江南文化产业园等载体建设,不断促进动漫游戏产业集聚化发展。支持常熟市属媒体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和跨界合作,推动构建“内容+平台+终端”的新型新闻内容生产和传播体系。支持鼓励对常熟文化典籍、艺术品、文物、非遗等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产业化运营开发。

2.影视演艺产业。加强对影视拍摄、后期制作等影视关键产业链的招商,引导文化企业加强影视精品创作生产,对取得重大票房、重要播出平台成绩的影视精品给予奖励。鼓励国内外影视企业来常熟取景拍摄,对有效传播常熟城市形象的影视精品给予奖励。支持影视企业引进或自主开发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新建或改建高标准影棚,支持沙家浜江南水乡影视产业园、常熟云视觉文化科技产业园等影视集聚区建设。盘活提升现有演出剧场资源,加快打造江南小剧场、文化小书场,吸引国内外知名院团、艺术家来常熟演出,高效利用常熟江南文化艺术中心、常熟服装城时尚中心等载体。将演艺产品嵌入文化和旅游项目中,鼓励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沙家浜旅游度假区、方塔园景区创作一批沉浸式、体验式演艺项目。

3.创意设计。支持常熟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广告和视觉设计、时尚和现代手工艺设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舞台舞美设计、数字内容设计等创意产业。鼓励引导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企业将创意设计环节分离,设立独立创意设计企业。充分利用现代理念加快服装设计创新,依托云裳小镇、江南时尚创意产业园等载体吸引一批优秀的设计师,发挥集聚和协同效应,提升创意水平。支持企业研发常熟特色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符号深度融合的创意设计产品,鼓励博物馆、翁同和纪念馆利用馆藏资源进行文创开发。促进工艺美术与新兴技术有机融合,发展工艺美术产业交易市场,支持红木工艺美术产业集聚区建设。

4.数字文化装备制造。鼓励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新型文化消费的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高沉浸式产品体验平台、应用软件及辅助工具。支持智能视听、柔性显示、可穿戴设备以及3D打印、无人机等装备及软件的研制和应用。鼓励印刷类企业开展绿色印刷、数字印刷、按需印刷等。推进数字电视终端制造业和数字家庭产业、内容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在智能文化装备生产各环节的应用,提升数字文化装备制造水平。推动经开区、高新区、虞山高新区、高铁数字科技新城等聚集区的产业生态构建,延伸数字文化产业链。

5.打造文体旅品牌。依托常熟山水文化资源,实施“文化+”创新发展战略,持续提升“江南文化”品牌内涵,打造“四色”精品旅游品牌体系。唱响历史文化“红色游”,以沙家浜历史文化题材为核心,推动红色文化演艺品牌和科技体验场景落地,不断丰富红色旅游内涵和形式;做强山水人文“绿色游”,以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开发一批以“虞山”为代表的文化和旅游品牌,提升文化元素和景区自然景观的融合深度;发展健康养生“蓝色游”,围绕省级群众体育健身示范基地建设,统筹构建水上、陆上、室内的赛事品牌体系,打造蓝色健康旅游新名片;打造多彩江景“彩色游”,依托长江岸线独特自然风貌,结合“千村美居”、生态农业、亲子研学、多智科技等内容,开发主题性深度游产品,拓展旅游生命力。

6.加快文体旅融合。推动文化创意、体育赛事赋能旅游发展,鼓励创作生产适合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演艺产品,举办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推出文化体育旅游新线路新产品,打造一批文体旅融合发展优质企业和品牌项目。加快发展沙家浜华侨城唐市古镇大型文旅综合体、新古里知旅文化街区、红豆山庄康养综合体、苏州奥林匹克青少年文化中心等一批高品质文体旅项目。引导文化、体育、旅游元素深度融入商业业态,推动休闲度假、餐饮美食、体育健康等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提升常熟文体旅产业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7.丰富文体旅活动。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不断丰富各类主题性活动,打造群众乐享的全域全时全季旅游城市。以常熟虞山文化暨沙家浜旅游节为重点,举办“琴动江南”为主题的系列琴乐艺术盛会,打造“古琴”文化地标;不断提升白茆山歌、碧溪上鹞灯、董浜灯谜等特色活动质量;策划推出沙家浜、尚湖、方塔园等景区新兴夜游活动;高质量办好尚湖国际半程马拉松、STC大铁联赛、长三角龙舟赛等精品赛事。

8.促进文体旅消费。以打造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抓手,拓展文体旅消费场景,培育文体旅消费新热点、新理念。着力推动夜经济发展,持续打响“虞歌畅晚”夜经济品牌,聚焦方塔街区,策划琴川水上夜游,打造塔弄老字号集聚区,推出特色旅游购物夜间集市;通过知名品牌引进、本土品牌培育,推进服装城特色商圈、美城广场、绣品坊等项目,提升改造成时尚购物场所;鼓励网络直播、“五五”购物节、“双十二”苏州购物节等新兴消费模式发展;支持文体旅消费大数据平台、文体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提升文体旅消费产品供给质量。

9.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国内外头部文体旅企业和机构特别是平台型企业,来常熟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技术研究院等。加快培育优质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规上文化企业数量实现翻番。

10.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培育打造一批文化产业、体育产业集群。加大产业载体扶持力度,提升园区集聚能级,完善建设运营管理体系,扩大主导产业规模,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11.开展全域旅游营销。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建立文体旅宣传推广媒体矩阵。打造常熟文旅旗舰店,增强信息传播的关注度和精准度。借助世界旅游组织常熟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宣传推广常熟文化和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1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依托江苏省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等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向文体旅产业汇聚。依托金融行业征信和担保平台,探索推出系列文化金融创新产品。

13.拓展文化贸易。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完善文体旅企业办展参展的奖励政策。

14.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审慎包容监管原则,规范文体旅市场综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造优质文体旅产业生态。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适合文体旅企业特点的准入条件和监管方式,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1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国有文艺院团分类改革,建立健全优秀剧本创作、剧目生产表演、剧场合理布局、鼓励演员多演的长效机制。鼓励相关社会资本参与国有文艺院团经营,探索实施剧目股份制、项目制等多种灵活方式。鼓励国有企业利用自身载体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探索以“双效统一”为原则,科学设置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指标。

16.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完善市文体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统一指导和统筹协调全市文体旅产业发展工作,形成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各司其职、资源互补、共同推进文体旅建设的发展格局。

17.强化财税支持。统筹文体旅相关领域、行业资金投入,逐年扩大专项资金规模。创新资金投入方式,放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广泛投资常熟文体旅产业。创新服务举措,用足用好国家各项税费优惠政策。

18.提供人才保障。出台《常熟市宣传文化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常熟市旅游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常熟市体育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加大文体旅产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积极引进相关高等教育资源在常熟落地,推动建设产教融合的文创产业园。支持在地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引进和培养文体旅产业高层次、高素质人才。

19.保障发展空间。根据文体旅产业发展需要,将文体旅产业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制定利用闲置设施、老旧厂房拓展文体旅产业空间载体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

20.强化督查管理。优化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考核结构和指标体系,加大督查管理。建立全市文体旅产业项目库,重点项目按全市重大项目督查管理机制进行管理。

2021-05-17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5787.html 1 常熟推出20条措施促进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