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万义
谷雨来临,春海水暖,百鱼活跃。对于靠海吃海的海南渔民而言,祭海是谷雨时节绕不开的习俗。
在变幻莫测的大海上搏击风浪,是渔民的家常便饭,故有“出海十条命”之说。千百年来,海南渔民形成了祭拜龙王、妈祖、水尾娘娘等“海神”的传统。典礼上,锣鼓声、鞭炮声、呐喊声、海浪声,合奏出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寄托着渔民平安、丰收的祈愿。
祭海形式不一而足,小型活动一般在渔村庙堂,或是自家渔船上进行。众亲齐聚,供奉祭品,面朝海神龛位,一一敬香礼拜,祈求庇佑,而后插旗、鸣笛、放鞭炮,乘风破浪而去。
大型祭海活动一般在海边码头或沙滩搭建专用舞台,甚至有大型渔船列阵辅佐一旁,使祭海更具仪式感。锣鼓劲奏,唢呐齐鸣,竖旗招展,长长的仪仗队渐渐巡游前行,被高高抬起的海神龛位迎来“高光”时刻,欢呼声不绝于耳。陆上活动与海中渔船呼应,仿佛人们与大海的真诚对话。
红烛点起来,高香燃起来,身着专用服装的主祭和陪祭已恭候良久。一阵烟雾礼花喷射散落后,主祭开始诵读祭文。他声若洪钟,场面庄严肃穆,台下顿时鸦雀无声。祭文大多阐述人们对“海神”的感恩,祈愿渔船都能平安满仓而归。
琼海潭门祭海,还增添了一份特殊的意义,即纪念当地曾经带领渔民反击海盗的108位勇士。据说,勇士们全部在台风中遇难,成为整镇渔民敬仰的榜样。
祭海歌舞表演热闹非常。除舞龙舞狮外,舞鲤鱼灯更是亮点。主演一人手持一钓竿,线上鲤鱼不断上下左右旋转跃动。其余配角疯狂追鱼,稍一接近,鱼便逃脱,逗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笑声不绝。渔歌也不甘示弱,儋州有调声,疍民有咸水歌,临高有哩哩美,正所谓“歌且舞兮舞且歌,歌声婉转舞婆娑”。
最振奋人心的谷雨祭海,当属万宁日月湾的大型祭海活动。一艘十几米长的木船被16位渔家壮汉慢慢抬起,木杠、绳索和船体摩擦,发出“吱吱”声,那是渔民力量的象征。锣鼓发威助力,面色黝黑的汉子们赤着膀子,青筋暴突,随着充满节奏感的“嘿哟、嘿哟”声,木船逐渐行至海边。随着一声高喊——入海啰,木船缓缓稳行水面,海滩上一片欢呼雀跃。此时,船员放一挂鞭炮,紧接着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站在船头,吹响长长的海螺号角。当船经过海上石门时,岸上的人们大声叫好,正是“又见海门潮涌涛,排荡激扬声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