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5日
第01版:旅游报01版

找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最佳平衡点

——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

□ 任英文 张哲 高越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在20个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中,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榜上有名。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对当时的细节记忆犹新:“受表彰的集体一共有10个,塞罕坝排在第一,我是第一个走向总书记领奖的。”

1962年,来自全国18个省市区的369人来到塞罕坝,开启了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之旅。59年来,三代塞罕坝人克服恶劣环境影响,攻克技术难关,在茫茫荒原上营造起了百万亩林海,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林场林地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11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2%。

近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化苗木、森林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通过生态建设推动区域脱贫攻坚,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发挥引领一地、带动一方、辐射周边、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作用。

在“一个战场上”打好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两场战役”,塞罕坝找准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最佳平衡点,闯出了一个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塞罕坝林场积极打造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推出了多个高品质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并积极整合所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域内的旅游景区,带动多个乡镇的生态旅游发展,积极推动围场县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和“万家客栈”乡村旅游发展平台建设,带动周边百姓的“农家游”、“乡村游”、手工艺品、采摘业、土特产品加工、养殖业等绿色产业发展。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游览步道、旅游厕所、游客中心、游览标识、售票站、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累计建设停车场11处、游客中心3处、旅游厕所20处;对景区内的水、暖、电等进行全面升级;先后建成商店、饭店、宾馆、度假村126家。同时,积极争取投资,打造了七星湖湿地公园、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塞罕塔等景区景点,带动了周边乡镇生态旅游发展。

安长明表示,发展旅游业保护生态是前提。塞罕坝遵循这一理念,强化保护第一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森林旅游这一富民产业,以旅游促富民,带动更多的周边村民脱贫致富。林场范围内120余家旅游服务经营场所近几年平均每年为周边百姓提供1万余个就业岗位。

来自北京的游客靳女士说:“总能看到关于七星湖湿地公园的旅游宣传,来过一次之后,感觉果然名不虚传。”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乡镇百姓就业。哈里哈乡扣花营村农家乐经营者邢国林说,自己家的农家院能容纳100人就餐、30人住宿,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赏风景、吃农家饭。

借着“旅游热”,山野特产、手工工艺等特色产业也火了起来。哈里哈乡台子水村党支部书记赵礼说:“这里的山货,如蕨菜、黄花、蘑菇、金莲花能从春一直采到秋。有的人家靠此一项一年就能收入几万元。”

谈及未来的发展,安长明说:塞罕坝要搞好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只有林场发展好了,才谈得上带动周边百姓脱贫致富。在这个前提下,塞罕坝将利用林场的技术、人才和林业科技的优势,与当地政府共同探讨和谋划,进一步带动周边乡村的发展。

2021-04-15 ——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5186.html 1 找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最佳平衡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