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1日
第06版:旅游报06版

听昔日老兵故事 看今朝戍边辉煌

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们和兵团老兵合影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 王思超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十四师共建共管四十七团团部,高高耸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格外显眼,在它的背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这座纪念馆记载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战士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解放和田的历史以及四十七团军民屯垦戍边的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两个月,盘踞在和田的国民党残余部队与当地的地主武装相互勾结,在美国的教唆下,策划组织叛乱,企图将和田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纪念馆中,讲解员正在为游客讲解沙海老兵的故事。“在这种情势下,已抵达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五师15团的1800余名官兵,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超越了人类的生理极限,从阿克苏出发,徒步790公里穿越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达和田。叛乱分子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解放军迅速剿灭。”此后,老兵们又参与到兵团建设中,屯垦戍边,将昔日沙海建设成为绿洲,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守卫边疆。

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和田50周年之际,在四十七团所在地建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2013年进行了改扩建。纪念馆以展示四十七团的历史为主线,依托四十七团历史,融入现代多媒体技术,用视觉、听觉、触觉等还原昔日场景,以带入方式给游客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效果。

“沙海老兵真是太伟大了,我们要通过努力学习建设祖国才能对得起革命先辈。”跟着父母前来参观的和田地区第二中学初二年级3班学生李耀楠这样说道。

据四十七团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当年有600多名官兵扎根在昆仑山下开展边疆建设,如今他们中大多数人已长眠在这片土地中。近年来,为了让大家记住这些沙海老兵,团场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以“开放的屯垦新镇,美丽的军垦文化”为主题,开发“红色教育基地+老兵精神+团场新貌”旅游线路和产品,全力打造四十七团红色旅游,大力宣传兵团精神。

修缮旅游公路、加大绿化面积、加强服务培训……四十七团不断完善本区域旅游环境和服务,加快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四十七团将屯垦区、团部、纪念馆综合打造成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也成为自治区、兵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庄严的屯垦戍边纪念馆、高耸肃穆的纪念碑、朴素舒适的老兵村、景色优美的团场城镇、辽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十七团的红色旅游项目和产品越来越丰富、名气越来越大。

“我们采取参观纪念馆和综合设施,了解团场农业和城镇现代化建设成果,看望老战士,讲述革命传统故事等形式,让游客实地感受老兵当年穿越沙漠的无畏精神,体会现代兵团风貌,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截至目前,纪念馆已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纪念馆负责人介绍说。

“昔日有老兵故事,今日有戍边辉煌。四十七团的良田也是屯垦文化和红色旅游的组成部分,因为这是兵团人与风沙‘战斗’的成果,是一代又一代兵团人耕耘出来的良田。”该团一位领导表示。

此外,四十七团与北京建立对口援助关系,进一步助力了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建设。据了解,北京市援疆指挥部已将四十七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列入和田地区对外推介的4条旅游精品线路中,并作为“京和号”援疆旅游专列长期推介线路向游客推介。北京市援疆指挥部表示,将持续帮扶四十七团打造红色旅游产品,力争使其在精品推荐线路中更加突出。

2021-04-01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4876.html 1 听昔日老兵故事 看今朝戍边辉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