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丽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西延安是中国无数先进青年心中的圣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年,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这是党的历史上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在全党整风的基础上,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
作为革命圣地,延安目前有革命旧址445处,42家A级景区中有19家为红色旅游景区,革命旧址保存规模、数量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延安不断加强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延安精神教育基地的功能作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整风的方法,是认真阅读整风文件,联系个人的思想、工作、历史以及自己所在地区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特别强调自我批评。”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解说员李元蓉向观众介绍,整风运动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两个目的。如今,整风运动时期的珍贵文献手稿,静静地陈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一篇篇学习笔记记录着当时党员干部的思想蜕变过程。
“在全党整风的基础上,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将‘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进党章。”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副主任党婕睿介绍,党的七大历时50天,是党的历史上会期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共举行全体会议21次,是党的历史上举行全体会议最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当年专门为七大召开而修建的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门口,党婕睿介绍,礼堂设计朴素大方、中西合璧,采用4个大石拱为主梁,用材主要是陕北常见的石料,利用当地石匠高超的砌拱技术建成。
党婕睿从事讲解工作已有15年。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期间,到杨家岭参观了中共七大会址,党婕睿当时为习近平总书记进行讲解。她说:“转眼6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记得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嘱托。我们铭记嘱托,不断深挖历史,创新宣教理念和思路。”
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保存陈列着简陋的条桌、木椅和鲜艳的党旗,还原了当时的会场。会场主席台两边摆放着在当地叫作马兰草的植物,格外显眼。“会议需要印制各类材料。由于国民党的封锁,纸张奇缺,人们发现延安当地有一种常见的马兰草,叶子又扁又长又有韧性,是造纸的好原料。”“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用马兰草造纸,会议材料都是用马兰纸赶印出来的。”在大礼堂,“小小讲解员”向游客生动讲述着当时的历史。
1992年,延安市以“手拉手传革命温情、一对一育红色传人”为主题,启动“小小讲解员”培育活动,依托革命旧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在各中小学校精心选拔、指导培训一批优秀学生,组成“小小讲解团”,利用寒暑假为游客讲述延安故事、传播延安精神。29年来,该活动培养“小小讲解员”4.7万名,开展宣讲活动10余万场次,接待游客约6520万人次。
近年来,延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始终做好革命旧址保护,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努力将文化和旅游产业打造为重要支柱产业。
“我们坚持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夯实红色旅游发展基础。近年来,全市先后投资1000多亿元,实施了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居民下山、延河治理等17项城市建设工程,为红色旅游发展‘腾挪’空间,为产业转型升级打好基础。”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马东坡介绍,延安以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枣园、杨家岭、西北局、宝塔山革命旧址为主体,推动延安革命纪念地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在创建过程中,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形成了统一的管理机制、交通服务体系、旅游信息化系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了红色旅游景区的吸引力,提升了游客体验。”
延安还通过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增强新时代红色文化吸引力。马东坡表示,延安坚持强化红色基因传承效果,如针对青少年特点设计推出“西北革命线”“长征落脚线”“大生产运动线”“转战陕北线”“知青岁月线”等精品参观学习线路,开发了“吴家枣园毛岸英拜师学艺”“梁家河知青岁月”“西北局革命旧址”等现场教学点,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形式,把延安的红色景点打造成思想教育的生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