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丁宁
“祖国美不美,全在导游一张嘴。”这句话虽然是戏言,但也多多少少道出了导游在旅游团里的地位。而导游中的精英——国家金牌导游,则是导游队伍中的标杆,代表着当下导游服务的最高水平,更代表着导游方阵的前进方向。
去年11月1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主办的2020年金牌导游专题研修班在厦门举办,国家金牌导游(上海)联合工作室带头人丁炜在全国143名金牌导游面前,做了《如何建立和完善金牌导游工作室》的主题分享,受到同行好评。上海金牌导游群体的抱团发展经验和机制创新模式引发业界关注。
走抱团发展道路
我国的导游或分属于各家旅行社,或靠挂在导游服务中心等组织机构下,金牌导游也不例外。如何放大金牌导游的榜样作用,让金牌导游集体发光发热,成为相关管理部门思考的课题。
同样,上海的金牌导游群体也在寻求机制上的突破。丁炜说:“我们生活在一座有情怀的城市里,是一群有情怀有梦想的导游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上海故事。因此,在原上海市旅游局的指导下,我们6名国家金牌导游在2017年12月试验性成立了金牌导游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伊始,即开展了多场公益活动,比如和上海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合作,每月举办一次公益讲堂,邀请旅游业界专家、学者及优秀导游开设讲座,为凝聚上海导游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上海故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为导游提升带团技能、加强职业素养提供了平台。
2018年3月,金牌导游联合工作室在上海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揭牌。揭牌仪式上,原上海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金牌导游联合工作室的成立是适应旅游新发展的创新举措,希望工作室在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深入探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自己的品牌,成为上海旅游业的一张名片。”
走公益化发展道路
金牌导游联合工作室成立后,首先进行了提升社会效益方面的探索,走上了公益化发展道路。据统计,过去3年,工作室合力完成了300多个项目,包括50余场行业比赛评审、80余场文明旅游讲座、200多场行业培训讲座等。
疫情防控期间,工作室举办线上公益讲座近百场次,课程内容涵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心理学等,累计吸引观众上万人次。除了在上海旅游业界进行宣讲,工作室还主动与全国各地的金牌导游进行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孙国英是工作室主力成员之一,曾先后获得上海导游大赛金奖兼文采奖、第4届全国导游大赛铜奖兼风采奖、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疫情防控期间,她购置了价值几千元的书籍,潜心研读,成为上海城市微旅行不可多得的优秀讲师。她和工作室的伙伴们一起用脚步丈量街区,用心阅读建筑,挖掘鲜为人知的背景故事,向游客展示上海的城市精神,讲解风格颇具亲和力,许多游客都喜欢叫她“上海小姐姐”。
去年8月,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孙国英在四行仓库弹孔墙下为学生讲解时的情景。“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讲解声引来了正在现场采访的记者。听到她教导小朋友“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记者以为她是学校的老师,孙国英自豪地说:“我是一名导游,一名倡导文明风尚、弘扬爱国精神的导游。”同年教师节,在工作室举办的淞沪抗战纪念馆公益宣讲专场,一位路过的老伯伯被孙国英声情并茂的讲解吸引,全程紧随,多次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举办大量公益讲座和培训的同时,工作室成员不断进修“充电”,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完善知识结构。2020年,工作室成员先后参加景区管理、全域旅游规划、研学、心理学、企业管理等培训,发挥了金牌导游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以一己之力做力所能及之事,合众人之力做一人难为之事,努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向社会传递更阳光、正面的导游形象。”丁炜说。
走规范化发展道路
随着工作室的影响力日增,其队伍也日益壮大,工作室成员从初创时期的6名扩大到18名,包括15位国家金牌导游、1位行业劳模和2位作为顾问的国家特级导游。2020年1月,国家金牌导游(上海)联合工作室正式成立,并于同年6月获批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上海漫悦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从此有了一个市场化运营平台,迈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探索步伐。
国家金牌导游(上海)联合工作室顾问、国家特级导游黄若雄说:“上海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希望工作室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大家觉得注册一个社会组织,可以让工作室走上市场化和规范化发展道路,这样才可以行稳致远。”
在2020年的一个研学旅行项目中,工作室派出了8名金牌导游担任研学旅行指导师,为沪上一家名校的300多名师生提供高质量讲师服务,不仅根据“四史”教育要求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生动讲解了沪上历史建筑和景点的前世今生,还向外籍学生提供了英语讲解,受到师生们的欢迎,成为工作室走市场化、规范化发展道路的一次成功尝试。
在2020年金牌导游专题研修班上,丁炜动情地说:“我们——上海漫悦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暨金牌导游(上海)联合工作室全体成员,将秉持服务导游、服务文旅、服务社会的宗旨,继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为我们热爱的文化和旅游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在今后前行的路上,我们将一如既往,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因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文旅路上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