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彪
2020年10月,上海野生动物园一工作人员在猛兽区实施作业时,遭到棕熊攻击不幸身亡。近日,该事件调查结果公布,9名相关责任人被处理。今年春节期间,上海野生动物园猛兽区经调整后恢复开放。近年来,我国野生动物园行业发展迅猛,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猛兽伤人事件频发。业内人士认为,这反映出野生动物园普遍存在管理不善、理念滞后等问题,亟待深刻反思。
近年来,野生动物园猛兽伤人事件频发。表面上看,这些事件各有各的偶然,如“不遵守规则”“管理不规范”“游客临时下车”等,但实际上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共性问题。
早在2000年,原国家林业局针对一哄而上兴建野生动物园的现象,规定每省原则上只批一家,严格控制发展规模。然而,这并没有止住各地上马野生动物园的“热情”。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野生动物园已达49家,其中有不少野生动物园耗资超10亿元,占地几千亩。一些野生动物园盲目追求动物的种类、数量,同质化现象严重;有的不考虑动物对环境条件要求,大量引进动物,给动物造成伤害;有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开展违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自然规律的游乐项目,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猛兽伤人等事故高发。
当前,世界各国动物园的发展数量总体停滞,发展方向由笼养到散养,动物园的建设地点由城市到郊区,提倡人类应该将野生动物看成朋友。但在我国相当部分野生动物园的经营理念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存在很多以“人”为本的行业陋习。比如,为降低成本,管理者往往不提供足量的食物,有偿投喂成为许多动物园的“招牌项目”。如果这些习惯被投喂的野生动物没有从游客手中得到食物,就会主动跟随,去扒车、翻包,甚至做出攻击行为。
有关专家表示,无论是城市动物园,还是野生动物园,都应回归社会公益的属性。动物园行业发展不能仅算“经济账”,还要算“生态文明账”。换言之,野生动物园应该告别“野蛮生长”,整个行业都应倡导“动物为本”的发展理念。一方面,应叫停新建以牟利为目的的野生动物园,同时对现有野生动物园进行清理整顿,不符合文明理念、生态要求的游乐项目都要禁止。另一方面,系统研究规划野生动物园的规模、布局,突出依法保护动物的社会公益性。
目前,全国已在12个省份设立了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等。未来野生动物园的设置,不妨结合国家公园建设进行有益探索。
此外,还要强化动物福利保障,制定野生动物园条例之类的法规,编制动物饲养指南和技术规范,建立科学规范的监管措施,引导形成“尊重动物、尊重生命”的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