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5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就地过年”效应催生旅游新趋势

瞄准新需求,旅游产品主题化。出行半径减小,出游形式微旅游化。传统旅游转向智慧旅游,文旅项目数字化。关注特殊人群,做细服务适老化

□ 苏坤

在“就地过年”政策倡导下,春节旅游市场发生显著变化,催生旅游消费新趋势。春节期间,多省游客累计接待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80%以上。“就地过年”效应下,春节期间旅游业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趋势新特点:

一是瞄准新需求,旅游产品主题化。春节期间,全国各地推出丰富的主题性旅游产品,增强旅游项目的体验与互动性,不只为了留住和吸引游客,更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更好满足“就地过年”游客多元需求的具体表现。旅游产品的特色化,让各地不仅留下人,更留下心,过好不失“年味”的春节。除产品特色化升级外,多地推出春节主题特色套餐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吃+住+娱”一体化服务项目,让就地过年的群众在春节期间感受到有温度的旅游住宿服务。

二是出行半径减小,出游形式微旅游化。就地过年使热门远途航线遇冷,激活本地旅游需求。春节期间,超五成游客理想出行距离在50公里范围内,催生了周边游、乡村游、自驾游等近程“微旅游”新消费趋势。城市周边度假型酒店、民宿抢占新机遇,OTA平台设计了更多本地短途游、近郊游、小团体游产品和线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各旅游目的地依旧对卫生管理不松懈,坚持限流和开展“无接触”服务等智能、无人化体验,持续实行健康监测等防疫措施,把游客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置于首位。经历去年停滞期的无奈后,酒店行业需坚定产业发展信心,而发展的关键和硬核依然是服务,新机遇下,多地注重提质升级,夯实基础并打好“翻身仗”。

三是传统旅游转向智慧旅游,文旅项目数字化。春节“云旅游”经济开始火爆,线上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丰富。各OTA平台纷纷开展“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景区、博物馆等推出旅游直播和多元功能服务。特殊的春节催生“宅经济”,今年飞猪旅行直播观看人次同比增长近1000%,除夕夜乐山大佛推出“零时抱佛脚”、灵隐寺推出线上敲钟。城市大脑文化和旅游系统积极上线,让旅游管理有了现代化与智能化升级,如以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为目标的杭州,多处景区推出线上预约购票、扫二维码快速进入等服务,不仅做到“无接触”服务,而且提高了游览的便捷度。多元的数字化文化和旅游项目,让区域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赋予了春节不一样的年味。多地文博场馆和资源的数字化改造,提升了就地过年群众的兴趣度,如上海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推出100余场展览,上线300多个云展览,涉及历史文物、革命文物、自然科学标本等多个门类的藏品和展品。数字赋能文旅的投入和多项沉浸、情景、互动式体验活动的推出,如科技馆举办沉浸式探月历程,沉浸式新春灯会等活动,都以VR/AR、智慧导览、全息景象等技术,使观光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打破了枯燥的传统游览,让游客“陷进去+嗨起来”,丰富体验于时间和空间的穿梭。当下来看,文化和旅游项目数字化,为就地过年群众带来丰富的体验旅游盛宴;长远来看,应借此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让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让传统旅游转向智慧旅游。

四是关注特殊人群,做细服务适老化。景区线上预约等方式的普遍实施,使老年人等特殊游客遇到较大障碍,涉老服务关键在于融合标准化和个性化。做好“全龄”旅游,细分服务对象,就要做细适老化服务。春节期间,多地以需求为切口,关注和解决老年游客的实际困难。如开设无健康码绿色通道,保留人工售票窗口,确保方便老年游客进入,设立老年人服务窗口,提供咨询及应急措施。浙江省为消除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依托各地社区、高校、老年大学等场所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景区设置子女代办预约购票,景区窗口和停车场均保留人工收费和服务通道,方便老年人咨询,并提供现金等多种付款方式。

升级优待政策,关注服务适老化,切实针对应用智能技术存在困难的游客群体做好细致化、人性化服务是今后文化和旅游行业应该关注的重点。

“就地过年”效应催生的春节旅游新特点是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的一个缩影,值得业界进一步研究,为未来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

(作者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2021-02-25 瞄准新需求,旅游产品主题化。出行半径减小,出游形式微旅游化。传统旅游转向智慧旅游,文旅项目数字化。关注特殊人群,做细服务适老化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4816.html 1 “就地过年”效应催生旅游新趋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