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1日
第08版:旅游报08版

武汉学知悟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研学导师李雪:

享受“师者之乐”

□ 李雅红

依旧是那间熟悉的办公室,面对的还是那些同事,就连桌上的签字笔也还是一红一蓝插在笔筒内。但是,变化已经在不经意间发生。回顾2020年,武汉学知悟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学知悟达”)研学导师李雪说,作为一名从来没有下过农 田的90后,以前她对农业知识一无所知,现在却俨然是个小专家了。

比如,以五谷为例,李雪可以给出三种答案:基础版——“五谷是稻、黍、稷、麦、菽的总称”;进阶版——从辨别、比较五谷的象形文字和现代汉字出发,讲述五谷的发展变迁;实操版——“割稻子手要握住稻秆2/3处,太靠上不容易使劲,太往下又会割到手。”

这些只是2020年李雪密集带团的收获之一。2019年底,李雪所在的学知悟达与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强强联合。那时,谁都没有想到,文科700亩光谷有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成为支撑学知悟达熬过2020年的“诺亚方舟”。

一年多来,李雪是往返教育基地次数最多的研学导师。农耕农事是教育基地的主打课程,也是李雪带的最多的团。

凌晨4点半起床,简单洗漱后搭车出发,赶在六点半到校,然后再前往教育基地。对李雪来说,这是工作常态。虽然来过很多次,但每次带团,李雪都会跟学生们一起挽起裤腿,走进田里。完成工作任务之余,搭把手,干一干农活。李雪说,当她把农事知识教给不同的孩子,看到他们或专注或吃惊的眼神,心情总是很愉悦。

能够享受“师者之乐”,背后是李雪对于内功的修炼。

去年武汉封城时,李雪和小伙伴们主动请缨,为基地打造微课程。《春种秋收识五谷》《田家少闲月 五月为“麦”忙》《屈原的秘密花园》等课程,全都围绕农事农活、自然、劳动教育等关键词展开。

看书籍查资料,请教农业专家……微课虽小,但内容翔实,课程导入、新授课程、分享总结等一项内容都不能少。一堂微课从创意到落地,大概要花费两周左右的时间。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意识到自然与生态的重要性,疫情也为自然教育、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契机。”李雪说,教育基地比传统景区更具教育属性,研学导师需要协助基地的工作人员完成课程内容的策划设计,而这要求研学导师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更高的协调沟通能力以及更加全面的安全意识。

去年3月—5月,李雪和小伙伴们在抖音上发布了13个武汉话小课堂以及“我把最美的武汉说给你听”微公益课,以线上讲座、短视频、图文直播等多种方式,让外界了解真实的武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农事劳作,也适用于我的工作。”李雪说,这是2020年她最深刻的感悟。(被访者供图)

2021-01-21 武汉学知悟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研学导师李雪: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4031.html 1 享受“师者之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