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9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一个可以玩的非遗博览会

——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侧记

观众购买博览会上的非遗产品 上海美术学院供图

□ 特约记者 丁宁

第六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近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作为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传统工艺工作站”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教结合”支持项目,它被赞为“一个可以玩的博览会”。

本届博览会聚焦“非遗美育”“非遗扶贫”“城市手工”方面的社会成果,采用展览展演、体验课程、创意市集、文化课堂等多元沉浸式展示方式,发挥高校创新力量,为非遗活态传承和公众美育教育搭建了一个平台。

非遗扶贫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指导下,全国先后设立了156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18个传统工艺工作站。本届博览会特别突出非遗扶贫功能,邀请了来自中西部地区14个省市自治区的非遗扶贫工坊和非遗传承人,带来蜡染、刺绣、编织、竹编、泥泥狗、铁艺灯笼等非遗项目,涵盖藏族、苗族、彝族、白族、土族、羌族、纳西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的非遗项目,并在现场进行非遗展演和销售。

“‘在家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是2020年居家就业扶贫增收的生动写照。我们想通过努力,让一方水土养得起一方人。”已两度将非遗扶贫板块导入博览会的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总监、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章莉莉介绍了今年博览会的一大亮点。

在非遗扶贫展区,来自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苗绣省级非遗传承人石维仙飞针走线,在她的巧手飞舞下,一个个色彩斑斓的苗绣作品让围观者啧啧称奇。

来自黑龙江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孙雪穿了一件鱼皮衣向观众现场展示赫哲族鱼皮画技艺。鱼皮画是通过鱼皮的剪切、粘贴和镂刻,创作出让人叫绝的精美图画。以前,赫哲族把鱼皮画贴在窗上、墙上进行装饰;把鱼皮制作成衣服在举办节庆等隆重活动时穿上,鱼皮衣具有防腐防蛀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传统技艺有了新发展。孙雪说:“我们采用现代工艺对鱼皮上色,把它做成了文创产品。这次博览会我们带来了色彩斑斓的鱼皮葫芦和鱼皮中国结。”

贵州布依族格纹布纺织技艺传承人韦厚珍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博览会了。她带来了许多合作社村民制作的刺绣、蜡染、手链,非常受消费者欢迎,三天博览会尚未结束,她的展品就被购买一空。“明年我一定还要来!”韦厚珍对上海市民在博览会上的购买力和对非遗的热情印象深刻。

桂林广恒工艺品公司展台的团扇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据介绍,他们70%的产品出口日本,同时,公司在将传统手工研发和机器研发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生谭霄表示,“目前,很多非遗传承人还有手工作坊意识,缺乏自主设计和包装,难以打出自己的品牌。我们需要帮助传承人提高自主设计和传播推广意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帮扶。”

国潮国货

6年来,手造博览会成为上海世博展览馆最受欢迎的展会之一。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掀得起国潮。

博览会上,人们在“大孚飞跃”展位上围观潮牌土布跑鞋,在手工课程区体验“琼树生花”曹素功徽墨绘制,还在“汉未央”展位感受大汉宫殿和汉服之美。老字号、新国潮、红色文创等在博览会现场处处可见,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中国风和民族范,也呈现了新时代年青文创人的文化自信。

“英雄”牌钢笔是上海的老字号品牌。近年来,在文创力量的驱动下,“英雄”金笔邂逅了英雄史诗——格萨尔,成为上海东浩兰生集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合作推出的“遇人见物”非遗与老字号跨界合作项目之一。在萨格尔“英雄史诗”金笔限量版套装中,金笔上的萨格尔王由班玛马尾钉线绣唐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土登伟绘制,英雄史诗藏文书法由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德昂洒智藏文书法代表性传承人桑格达杰书写,跨界策划和包装设计由上海美术学院师生团队完成。

章莉莉介绍,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牵手传承人进行跨界合作,目前已孵化新品百余件,如“格桑花”藏银锻造服饰系列、“舞动的果洛”树脂银饰茶具系列、畲族织带系列等。“非遗国潮时尚化愈来愈受到年轻人的欢迎。”章莉莉说。

博览会的市集区域也来了不少夜市经济、周末经济的摆摊达人。“在这里可以吃、可以买、可以玩,我们打造接地气的博览会,也反映了上海市民对生活的热爱。每年博览会里什么东西卖得最好,就知道老百姓喜欢什么。”参与展会策划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说。

非遗美育

本届博览会向上海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美育体验课程,以激发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提供人文艺术滋养。博览会还推出“二十四节气非遗美育课程”体系,共计50门课程,涉及50个非遗项目和民俗活动,并向学生观众提供3000个公益课程名额,同时发布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的“非遗美育小蜜蜂IP”。此外,上海一些大中小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机构、城市手工品牌等,在博览会现场提供了近千门手造体验课程,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带来的紫砂陶体验课程,上海市园林学校带来的艺术插花系列课程等。

在博览会上,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体验了“纸鸢漫舞”风筝彩绘课程,与老师一起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风筝。

一群孩子聚精会神地在跟着老师制作布老虎,看到孩子的认真劲,家长们乐得合不拢嘴。带教老师介绍,布老虎是中国传统的手工玩具,是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课程采用传统棉布片拼贴结合,创意形成小老虎的脸部和身体,并用棉花逐步填充,做成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布老虎。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是本届博览会的主办单位之一,中心主任王大伟说:“手造博览会的初衷是以手工方式让孩子感受自然、感受生活、感受美。将非遗引入博览会,可以让孩子们通过非遗手造了解传统文化,体验传统艺人的聪明才智。”

2021-01-19 ——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侧记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3979.html 1 一个可以玩的非遗博览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