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燕
近年来,博物馆旅游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不少高校博物馆成为吸引游客的新去处。近日,以“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论坛围绕疫情期间博物馆发挥的社会作用、后疫情时代博物馆生态系统的变化等问题展开研讨。
化危为机“走向云端”
世界范围内的博物馆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生存状态值得关注。论坛上,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副主席安来顺介绍,2020年9月ICOM更新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18%的博物馆或将永久性关闭,开放后又重新关闭的近31%;16%的博物馆预算收入缩减50%以上,其中5%的博物馆缩减幅度超过90%,10%的博物馆缩减幅度超过75%;46%的博物馆取消或者减少展览项目。
博物馆在疫情之中和后疫情时代为公众带来了什么?论坛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分享了“窗口2020”——疫情时期图像档案展。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景观的变化,街道空旷,学校紧闭,但夜幕来临时,能够透过窗户看到万家灯火。当我们因为疫情宅在家里,什么是我们观察世界的通道?长时间待在家里,窗户对每个人的意义不言而喻。透过窗口,这一切变化成为我们的共同记忆,并在其中感受到了温暖彼此的力量。“窗口2020”影像征集活动共收到国内外6000多份电子作品,普通个人用影像记录历史。之后,“窗口2020”展览筛选海量信息,经过甄别、梳理、判断,使鲜活的图像成为精准的、具体的历史“档案”,更具有历史文献性。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金瑞国介绍,“2020年春节左右,全国的博物馆推出了2000多个在线展览,互联网上一个月的浏览量超过了50亿次,跟以往博物馆传统观众数相比,是一个巨量的新的增长点。在后疫情时代,博物馆人应深入思考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博物馆发展战略和运行管理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于变局中谋新局,化危为机。”
疫情防控期间,“走向云端”成为不少博物馆的工作重点。论坛上,北京汽车博物馆馆长杨蕊介绍,馆员们挖掘汽车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渠道进行发布,让观众足不出户学习汽车知识。相对于发布内容,每周一期的特色直播活动更侧重互动,在展示馆藏的同时进行科普小实验,吸引不少网友点赞。当人们不能到馆参观,博物馆工作人员就想尽办法将展览、科教、文化传播转移到线上。
尽管世界范围内博物馆的生存状态堪忧,但是ICOM的调查数据显示,许多博物馆开始主动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机构发展战略,已经加快数字化服务进程的占到20%。安来顺认为,“博物馆文化让社会更坚韧人民更团结, 博物馆文化与教育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博物馆文化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信任度普遍增强,博物馆数字技术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历史记忆多维并存
在中国疫情得到控制后,各地博物馆陆续推出抗疫主题展览。以什么样的“文物”来珍藏这段难忘的历史?安来顺特别提及了一张机票,这就是在疫情最严重的2月中旬,空军设计的蓝底白字的“运-20机票”。在机票正面,日期栏写着2020年2月17日7时28分至战疫胜利日,显示出人民军队必胜的决心。航程信息是:家(上海)至疫区战场(武汉),乘客信息栏写着“最美白衣战士”。航程信息上标记的是双向箭头,预示着医护人员一定能平安凯旋。机票背面是温馨提示和“向最美白衣战士致敬”祝福语。在非常特殊的时刻,向每位医护人员发放这张特殊的机票,意义非凡,鼓舞人心。当时,“运-20机票致敬白衣战士”登上微博热搜榜,很多网友坦言被这张“硬核机票”暖哭。
安来顺认为,博物馆展览需要有学科开放性的传播思维,历史记忆的呈现应当是多维度并存的,可以提供给人知识,也可以提供给人思想和情感。谈历史问题,不仅需要“望远镜”式的宏观角度,还需要“显微镜”式的微观角度,有时候看似平常、普通的事情、记忆更加令人感动。同时,他也强调,“要尽量避免把我们的博物馆传播异化成为一大堆抽象的口号,或者说一些干瘪的文字说明,要让观众能够普遍接受、理解,并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思考。”
每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作出谋划和部署。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论坛上,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认为,“现在一个紧要的问题是,能否从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目光来充分认识博物馆对一所大学的重要意义。在文化强国的建设中,不能缺少高校博物馆的发展与繁荣,同样在教育强国的建设中,也不能缺少高校博物馆的发展与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博物馆是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双跨桥梁。”
我国博物馆事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金瑞国称,截至2019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5535家,其中高校已经备案的博物馆102家,还没有备案的高校博物馆的数字数倍于此,已经实现了《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每25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的目标。
据介绍,2019年,全国博物馆共举办陈列展览2.68万个,接待观众12.27亿人次。“十三五”期间,平均每两天,中国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博物馆,每年博物馆的观众增加1亿人次,博物馆日益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多彩元素、智慧生产和知识创造的新基地,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和实践在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中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