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燕
“鱼雷”是个比喻,是指滑雪者速度失控,从雪道上直线疾速滑下,犹如一枚发射出去的鱼雷,有时候不仅自己摔倒,还会撞翻来不及躲闪的其他滑雪者。一般来说,“鱼雷”多是初滑雪者。安全,是一项运动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如何杜绝“鱼雷”是困扰滑雪场的一个重要问题。
初学者占比较高
各地滑雪场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在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针对进入雪季客流量激增的实际情况,狠抓细节管理,着力加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隐患排查。
在北京市滑雪协会副主席伍斌看来,“加强雪场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必须要加强滑雪安全教育。”滑雪有一定的危险和技术门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初学者滑雪市场,绝大部分国内滑雪者都是初学者和“到此一游”的一次性体验者,缺乏安全意识,部分滑雪场安全保障不足,滑雪者韧带、肌腱撕裂和骨折等情况时有发生。
2019年度《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中显示,国内滑雪场的滑雪人次由2018年全年的1970万,上升到2019年的2090万,同比增幅为6.09%。随着冬奥北京时间的来临,各项滑雪推广活动朝着纵深化方向发展,初学者转化率有明显提升。2019年,滑雪者在国内滑雪场的人均滑雪次数由2018年的1.49次上升为1.6次。也就是说,人均一年滑雪的次数是1.6左右。
近日,八达岭滑雪场引入合作伙伴雪帮雪业,提出的“全教学 无鱼雷”的口号颇有新意。他们为所有客人免费提供《北京市大众滑雪滑雪等级》考核,颁发等级徽章,严格按照客人滑雪评测徽章限制使用各级别雪道和魔毯、缆车,彻底杜绝滑雪场“鱼雷”冲撞危险,这也是北京唯一一家雪票包含全程免费滑雪教学的“全教学滑雪场”。滑雪教学闯关模式彻底颠覆了原有教练一对一全程跟随客人的教学模式。教练固定在关卡教授固定内容,客人在各个关卡之间流动,教练的有效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滑雪不是观光项目
伍斌称,中国的人均年滑雪次数在逐渐增加,但欧美国家和日本、韩国的人均年滑雪次数,至少是两次,有些国家甚至能达到五六次。中国人均滑雪次数说明滑雪者的初体验基本就是一次性体验,之后可能就不会再来滑雪了。
滑雪爱好者小葵曾经留学法国,她发现冬季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滑雪小镇,很多孩子练习滑雪。“他们的滑雪教育从很小起步,是一种冬季的生活方式。”因为自然条件等限制,中国大众滑雪产业近几年兴起,绝大多数初滑者都是成年人。“而且,大多数初滑者不会请教练,都是自己在雪场摸索,以为自己会滑了就升级上中级道,很可能连刹车和避让都不会,这就是潜在的‘鱼雷’杀手”。
一次性滑雪人群的比例太多,将会影响未来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伍斌认为,“人均滑雪次数没有提高,滑雪就变成了一个旅游观光项目,不可能有很旺盛的生命力。”而目前正是一个普及滑雪安全教育的机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口号早已深入人心。
扩大重复滑雪人群
滑雪学校与雪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全国范围内的滑雪学校也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周边、东北地区等地的大型雪场。《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初,北京市冰雪特色学校数量达到100所左右。很多滑雪场开设了滑雪学校,如松花湖滑雪学校、万龙滑雪学校、亚布力滑雪学校等,随着大众对滑雪教育的认同,滑雪学校的利润逐年占据雪场更大营收比例。这一模式成为当下滑雪学校的主流。
另外,滑雪教育专业机构如郝世花滑雪学校、魔法滑雪学院会与雪场以合作运营、委托管理的形式开展合作。据了解,目前国内合格的滑雪教练也存在巨大的缺口,这几年冬奥红利带来了滑雪场投资的热度,伍斌称,“经常都是缺人,有合格的教练,滑雪场会挖来挖去。”
合格的教练员非常重要。伍斌强调,“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滑雪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心理学的知识,善于沟通,了解学员的心理状态。”
如何将滑雪初体验者转化为终生滑雪爱好者?伍斌说,在世界各地滑雪,经常能看到一家人一起滑雪。这种情景目前在北京、张家口崇礼也在出现。在他看来,“滑雪是会上瘾的,而且可以成为终生爱好的运动,大多数人只要学会了,每年都会滑,还会带动亲戚朋友一起滑。”滑雪产业的健康发展主要在于重复滑雪人群的增长,这样,“ 即使北京冬奥会过去了,中国滑雪产业也不会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