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秋萍 王汉义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金……”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心声。徐霞客的那句“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更是对黄山的至高赞赏。如今的黄山已经成为中国优美自然山水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四十多年前,黄山旅游大幕开启,二十多年前,黄山通过上市进一步深耕旅游市场,如今,黄山正努力探索转型、创新协同发展,奋力擦亮中国旅游业的这块“金字招牌”。
“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1979年夏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75岁高龄徒步登上黄山之巅,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话”,拉开了黄山旅游乃至整个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大幕。
1989年2月,秉承“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初心,“安徽省黄山旅游总公司”正式成立,1999年6月改制组建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山旅游集团”)。1996年11月18日,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先后发行8000万股B股和4000万股A股。因产业形态丰富、产业链完整,黄山旅游被誉为中国“第一只完整意义的旅游概念股”,成为“上海证券市场上的一匹黑马”。作为第一个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景区,黄山一度成为国内其他景区学习的样本。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组建上市公司,黄山旅游集团引进了新的管理理念,运营更加科学规范,为日后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2009年起,黄山旅游集团连续11年跻身“中国旅游集团20强”榜单。从传统的门票收入拓展到酒店、索道、旅行社、徽菜餐饮、交通运输、智慧旅游等,黄山旅游集团业态的不断丰富发展,书写了中国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黄山范本”。
近两年,“网红小火车”抖音视频带红了黄山西海观光缆车。回顾历史,黄山是全国最早建设客运索道的景区之一,是中国索道协会副理事长单位,进入首批全国“5S”索道行列,在景区索道建设方面不断输出“黄山标准”。此外,在游步道建设方面,黄山也得到了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专家的高度肯定:“黄山最杰出的管理特色或许是质量极好的道路网,从花岗岩凿出的道路,实用而又赏心悦目”。
近些年,黄山旅游集团还引入道路运输品牌“新国线”,建设了游客集散中心、黄山高铁客运枢纽站,开启了“站线运营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开通至景区景点互联互通线路25条。同时,积极推动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区县“城乡公交+旅游客运”一体化体系,全域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二次创业“再出发”
承载着新的时代使命,黄山旅游集团及黄山旅游发展股份公司以“走下山、走出去”“二次创业”为发展战略,聚焦旅游主业,加大对内改革和对外拓展的步伐,走出了一条富有黄山特色的“再出发”之路。
2016年开始,一场题为“组织、薪酬、考核、激励、内控”的五大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公司以内部改革为抓手,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薪酬考核体系不断优化。2019年,五大体系改革宣告全面落地,改革后的管理体制机制成为驱动公司“二次创业”的内生动力。
对外拓展方面,黄山旅游集团以及黄山旅游发展股份公司组建了黄山旅游智库和黄山全域旅游研究院,借助外脑为黄山旅游发展建言献策;与国内众多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培育人才;与北京城建、北京文科等联手打造生态新徽州。
黄山旅游集团控股的黄山旅游股份公司还积极实施“旅游+”战略,包括组建成立智慧旅游公司,上线黄山旅游官方平台,拓展“旅游+电商”;以徽州文化为内核在景区开设6家旅游商品门店,探索“旅游+新零售”;联手蓝城集团,聚焦大黄山区域小镇类项目开发,加速推进黟美小镇、黄山旅游CBD建设;整合徽州食品原材料资源,打造食品供应链系统等。
提升品牌知名度
近几年,围绕优化“山水村窟”空间布局和“优势业务横向扩张、新兴业务纵向拓展”两大发展路径,黄山旅游集团及股份公司积极作为,“黄山旅游”的知名度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近些年,黄山旅游集团及黄山旅游发展股份公司充分发挥景区巨大的IP聚合力和300多万游客的流量优势,坚持游客导向和需求导向,大力推进景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山”的产品体系——实施黄山东部开发,景区外建设谭家桥国际旅游小镇等;推进“水”的业态升级——推进太平湖、月潭湖及新安江百里大画廊开发;聚力“村”的项目突破——依托大黄山区域特色村落及人文资源,打造康养休闲旅行休闲目的地;实现“窟”的精彩绽放——启动“花山谜窟景区综合提升工程项目”。另外,在提炼完善一整套景区管理标准规范体系的基础上,实施管理输出或对外投资。
近年来,黄山旅游集团控股的黄山旅游股份公司还不断创新宣传推广手段,如在脸书、推特和照片墙等海外社交媒体上线黄山官方账号,通过登陆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在德国柏林和捷克布拉格举办黄山图片展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黄山旅游”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