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莹 本报记者 张陇堂
11月底,负责丹霞口文旅小镇的张掖河西印象文化旅游股份公司董事长李红学,结束了2020年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专题培训班的学习。几天的学习,他更加认识到经营文旅小镇一定要紧抓当地特色、吸纳成功典型地区的优秀经验。回到张掖后,李红学想到要让团队在这个冬季练好内功,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并做好冬春旅游营销,策马加鞭往前走,做具有当地特色、大众喜爱的小镇,真正成为张掖市文化和旅游市场新引擎。
今年旅游旺季期,李红学在闲暇时都会在小镇的里外转悠,注意观察游客对景区的评价。一天,李红学听到来自南方的一家客人对丹霞口赞许有加,这让他心里美滋滋的,辛苦的付出,最重要就是得到游客的满意。在西北地域打造特色文旅小镇,让更多的人看到大西北有山、有水、有美景、有情怀,老百姓安居乐业,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荒凉落后,是他一直以来的初心。
住小镇 看演艺
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的丹霞口文旅小镇毗邻张掖七彩丹霞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甘肃省重点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历史情景剧《回道张掖》在丹霞口大剧院演出,这是小镇二期项目的核心版块,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近2500人观演。其中,演艺环节中打造的国内首台室内“沙秀”情境,现场十分震撼,带游客穿越时空,领略古丝绸之路盛景。
自今年5月以来,丹霞口文旅小镇主题客栈客房线上销售量每日均达90%以上,客流量近六成都来自华东、华南、京津冀等地区。主体建造材料采用张掖当地梨园河底的鹅卵石打造,所以当地人把小镇又称之为“石头城”,既有江南的柔美又有西北风情的雄浑。
“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自3月初开放后,旺季时期平均每日游客量近两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张掖丹霞股份公司总经理何永刚说,进入12月,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及时调整工作状态,将景区全员素质提升培训和冬春旅游营销两项工作作为重点,在冬春旅游季,推出“1元游丹霞”“甘肃人免费游丹霞”“99元游张掖”“2020年游客免费回头看”活动,展现“冬季游丹霞”遇见不一样的美。
据临泽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晓霞介绍,《回道张掖》已成为张掖临泽县文化和旅游对外宣传的一张文化名片。丹霞口文旅小镇的打造,填补了周边区域产业链条的空白,并实现了张掖从过境地到目的地的转变,在甘肃省内、外游客心中逐渐建立起了“看《回道张掖》、游七彩丹霞,住丹霞口文旅小镇”的概念。
另外,丹霞口文旅小镇时常会不间断举行街区氛围演艺秀和大型篝火晚会,成为吸引游客的又一卖点。
人气旺 惠百姓
李红学介绍,自去年7月《回道张掖》首演后,有效地填补了张掖旅游市场空白,游客的停留时间拉长。2019年之前,来到七彩丹霞景区参观的游客大都是住在距离景点约40分钟车程的张掖市内。当时,怎么让游客留下来,是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丹霞口文旅小镇主题客栈的出现,改变了“旅长游短”的局面。
旅游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收益实实在在。早在2015年,李红学带领临泽县倪家营镇南台村189户农户以股份制形式参与小镇运营发展,每户以1万-10万不等的资金投入小镇建设,每年分得相应分红。如今,在小镇内的特色商业街区,有235家商铺、40家美食店铺,经营河西地区传统手工地方特色小吃,商户全部来自南台村,凭借着踏实勤劳肯吃苦,两年来村民收入逐渐增加。
今年,临泽县积极申报争取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贷款贴息和补贴资金,小镇为临街的商户和租铺减免了房租和水电,并通过发放文化消费电子券、举办文化旅游节会赛事等活动促进张掖市整体文化和旅游市场消费,小镇的生意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兴旺。
在丹霞口文旅小镇的每个院落、转角,都可见用心经营的诚意;工作人员分区域和时段随手拾起的垃圾,也时刻提醒着游客的文明之举;在民俗博览园里,陈列的每一件古旧文物,穿越了漫长而广阔的时空隧道,寂静地蹲踞在此,诉说时间的故事。
在西北,丹霞口文旅小镇成了一个山水相依、有情有义的休闲度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