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玮
12月3日,2020(第七届)中国主题公园和度假区峰会在北京举办,业界的目光聚焦明年开业的北京环球度假区。回顾北京环球度假区8年筹建历程,首旅集团副总经理,北京首寰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于学忠感慨:“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文旅产业造成了较大影响,而明年,北京环球度假区即将盛大开园,这两件事情一个是‘危’,一个是‘机’,主题公园是‘文化+旅游+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对城市的文旅产业具有明显带动效应,并能大力提升区域发展的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峰会上,与会代表就北京环球度假区即将带来的消费体验升级、周边业态更迭以及跨区域产业联动效应展开了探讨,并对主题乐园未来在中国市场如何更好地发展提出建议。
项目溢出效应明显
峰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围绕北京环球度假区正逐渐形成消费新生态。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关宇表示,北京环球度假区落成、运营,将会吸引数以千万计的客流到访,不仅将带动餐饮、酒店、购物、娱乐等服务,更会撬动交通,物流、商业、物业设计、广告和文化创意等产业,会构成庞大的消费生态体系。
通州文化旅游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赵军说:“从北京通州文化旅游区产业落实上看,围绕北京环球度假区这个核心,未来溢出效应将覆盖70余个门类、上下游100余个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百余个行业受益,形成功能完备的文旅全产业链条。”
北京市商业联合会会长傅跃红判断,北京环球度假区落地将带动“环球商圈”形成,并触动北京商业的“神经”。她表示,一个成熟商圈的形成通常需要5-10年的时间,北京环球度假区影响力大,或许这一过程会有所缩短。通过城市和项目之间的文商旅联动,期待未来能形成一个影响中国、影响世界的“环球商圈”。
北京文旅商产业上下游企业都看好环球度假区的联动效应,并已瞄准这部分市场。
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贾飞跃预测,北京环球度假区至少可拉动5亿-6亿元餐饮消费。“这个拉动效应对于餐饮业来说,还是非常可观的。通过北京环球度假区这个渠道,各餐饮品牌也能更充分地展示自身特色,增强在国内外游客中的影响力,间接拉动这些品牌其他业务的销售。”
王府井集团副总裁曾群透露,今年6月被授予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王府井,将积极争取将市内免税店开到北京环球度假区周边。“王府井在全国拥有2000万左右的会员,而北京环球度假区预计每年游客量也在千万人次的规模,双方可以在营销活动、主题宣传、拉动消费者等多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未来可试水将北京环球度假区门票与住宿、机酒产品打包营销。”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总经理孙坚说:“近年来住宿业在面对新机遇时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即将开业的北京环球度假区必将带来很大的流量,以上海迪士尼经验来看,该乐园周末可带来3.5万-5万人次左右的游客数量。因此对住宿来说,主题公园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同时,优质酒店在北京环球主题公园1-3公里范围内都会有很大发展空间,我们也将积极布局这一市场,将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周边信息传递给更多的消费者,未来也可以尝试推出一些包含门票、机票及住宿在内的打包产品。”
文旅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不难看出,近几个月来,受疫情冲击的文旅企业正快速恢复元气,而展望未来,主题娱乐行业的前景更加可期。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将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魏鹏举分析,“‘十九大’提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供给端,主题公园尤其是明年即将开业的北京环球度假区正是最典型的优质供给。整体来看,2021年的春天应该是文旅行业复苏的重要时段,而明年五一后预计会进入一个典型的引爆期”。
峰会上,首寰文旅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并发布首份报告——《2020中国主题公园发展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迪士尼及环球影城类的主题公园,通过内容和技术创新融合,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主题游乐项目。当前国内主题公园也越发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像华侨城的欢乐谷就规划建设了大量高科技游乐项目,华强方特也直接定位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主题公园。这些主题公园都大量运用了声光电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为主题公园增加了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此外,《2020中国主题公园发展报告》也提到,疫情期间云旅行快速发展,5G的铺开、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兴起,让云旅行成为时尚。预计在未来的五年,全球TOP10主题公园中,中国所占份额将进一步提升,与主题公园结合的一站式度假目的地或将出现井喷式发展。
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尽管发展前景广阔,但在目前的发展中,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特别主题公园依然遇到了一些需要突破的瓶颈。
在魏鹏举看来,建设高品质文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关键。“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项目确实面临着各种问题,如文旅项目过度地产化,过多依靠制造业优势、文创附加值较低,以及文化与科技融合度不够等。“目前我们在对科技应用方面还处在浅表层次,绝大多数所谓实景演出就是对投影变出各种花式的应用而已,所以很多实质性的文化科技研发仍稍显不足,需要高品质文化产业体系作为支撑。”
“主题公园IP需长期持续培养。”在TEA全球主题娱乐协会亚太区主席赵阳看来,很多主题公园对IP概念的定位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拍摄一部电影或是打造一个动物形象就是IP,其实IP的打造运营是一门时间和空间的艺术。除了单一项目,IP应用还包括户外乐园、室内演出、玩具等新产品。”
中国动漫集团副总经理陈学会认为,要运营好一个国际化主题公园,还需科技赋能文化和旅游,实现产业的聚集和迭代升级,融入时代发展的新产物,并不断切合消费者变化的需求,而在这一过程中,动漫和游戏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主题公园的内容营销创新模式上,快手副总裁徐静芸建议,“短视频+直播”的双重传播形态可以为主题公园打造“种草+拔草”的消费闭环。主题公园用优质内容可以吸引更多新用户,同时激发更多用户创作有关主题公园内容,实现线上宣传和线下消费融合,打造更有针对性更具个性化营销模式,进一步提升文旅消费体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