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科技创新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以怎样的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名文化和旅游领域科技创新工作者带着这样的问题,在北京参加了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文化和旅游创新人才培训班。从专题教学到现场教学,从案例教学到经验交流,大家纷纷表示,干货满满的培训课程为提升文化和旅游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指明了方向,对于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科学研判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面对新发展格局,文化和旅游业在面对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发展机遇,如何向科技创新要答案,授课老师和学员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树武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要让文化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构建现代文化体系,跨界融合文化和科技,使其共同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关注数字文化发展、人工智能等信息新技术的行业应用、智慧文化服务等,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吴丽云副教授聚焦旅游装备制造业,为学员梳理了这一新兴领域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她表示,目前,国家对旅游装备制造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这一产业仍存在自主设计和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市场主体不够强大、尚未形成产业链发展集群、融资难、教育科研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未来旅游装备制造业将向着智能化、融合化、集群化、服务化、链条化方向发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钟栎娜提出,产业互联网通过在生产、交易、融资和流通等各环节的网络渗透达到提升效率、节约资源等优化作用,进而推进行业发展。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为管理与服务带来全新模式,也为文化和旅游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体验。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教育处副处长郭洪森表示,面对高新科技日新月异以及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文化和旅游的科技创新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科技创新成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5G、区块链等技术逐步渗透到产业链各个层面和环节,进一步加快了文化和旅游业的变革,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
学深悟透
此次培训班设置了科技创新发展、标准化建设、装备技术提升以及信息化发展等方面的课程,深度聚焦文化和旅游科技融合发展,让不少学员收获颇丰、感悟良多。
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科教与公共服务处副处长张润东说,在西藏以文化和旅游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深受游客喜爱的大型实景演出《文成公主》即是重要例证。西藏旅游大数据平台项目的建设和应用过程面临着数据共享难等问题和瓶颈,依托新基建将是促进西藏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职员赵夏说,“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一课让她得到启发。“当下我们的一些云平台、大数据都停留在数据采集和数据清洗阶段,如何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运营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发力方向。”
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备受关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与科教处副处长曹巧红认为,要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领域的网络安全问题,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筑牢“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同时也要结合行业工作特点,严格开展等级保护定级和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筑牢“操作防线”。
在现代文化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研究院(筹)研究员荀丽洁看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促进着两者高质高效融合。“以旅游演艺为例,科技手段的运用不应喧宾夺主、盲目随从,要摒弃空洞无味、讲究‘过度炫’的科技秀。此次培训给我带来了多维度、高层次、全方位的视角和思考角度,今后将引入到我们的专业研究中,推进旅游演艺事业的转型升级,为建成‘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绘就蓝图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的布局之年,此次培训恰逢其时,为学员们谋划本地区、本单位未来发展开拓了思路、扩大了视野。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教育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黄玲说,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十四五”规划中,将其作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予以高度重视、科学谋划。江西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和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要进一步做好智慧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两项核心工作,助力江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作为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学习科技、普及科技、推广科技、利用科技。”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教育处处长张占标表示,具体到实际工作中,要做好“十四五”规划,努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以信息化、大数据等为支撑的智慧景区、智慧博物馆等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文旅,强化网络安全,为社会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文化和旅游服务,让更多人享受到文化和旅游与科技融合的成果。
古籍保护科技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图书馆)副主任田周玲表示,通过参加此次培训,感受到文化和旅游的深入融合与科技在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和支撑作用,古籍保护科技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将立足古籍保护科技研究不断创新,向智能化、标准化发展,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在文化遗产传承领域的创新、实施和推广工作,为文化和旅游发展添砖助力。
演艺装备系统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晓华介绍,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及重点实验室目前正在开展新科技在艺术领域的应用研究,如“互动媒体技术”与视觉艺术、舞台戏剧艺术等表现形式的结合,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其与艺术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二者的共生与发展一定会在未来为我国文化和旅游事业增添更美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