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秋水竞风流,心与心处处连一起,同醉天下友。”11月17日晚在广州大剧院,一曲由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欧凯明,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黎骏声、陈韵红、崔玉梅、苏春梅、吴非凡六位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联袂演唱的《相遇岭南》拉开了第八届羊城粤剧节的序幕。
羊城粤剧节自1990年开始已举办七届,是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最具权威性的粤剧文化交流品牌。本届羊城粤剧节以中国戏剧家协会为指导单位,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联合主办。11月17日至25日,羊城粤剧节将不间断推出优秀剧目展演、华人华侨社团粤剧粤曲联展、粤剧电影展映、粤剧研讨会以及粤剧名师讲座、艺术沙龙等活动。
戏剧名家同登台
共贺粤剧逢盛事
11月17日晚的开幕式首次加入戏曲剧种大联唱,除来自广州粤剧院的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欧凯明,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黎骏声、陈韵红、崔玉梅、苏春梅、吴非凡六位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外,还特别邀请著名采茶戏表演艺术家、江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龙红,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吴凤花,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杨崑,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杜喆,青年花鼓戏表演艺术家文君、丁城欢等戏曲名家代表到场助阵演出。
众位戏剧名家以粤剧《相遇岭南》、京剧《定军山》、昆曲《牡丹亭·寻梦》、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江西采茶戏《送情郎》以及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等经典作品,齐贺第八届羊城粤剧节精彩开幕。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与中国戏曲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仪式。为培养更多粤剧艺术高级专业人才,早在2011年12月,中国戏曲学院与广州粤剧院共建教学实践基地,两院首次联手,共同探讨戏曲人才培养新模式。此次合作双方计划在人才培养、艺术交流上深度合作,做到强强联动,本着发展戏曲教育事业的原则,进行粤剧表演、粤剧伴奏专业的教学实习与创作实践,同时开展戏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学术活动,进行对广东粤剧发展创新的专门研究。新建基地也为广州粤剧院粤剧表演专业方向毕业生学习与实践提供了扎实的平台。
现代粤剧《清水河畔》作为开幕式剧目展演“压轴”上演。该剧以“两山”理念作为立意,深刻展现广东近年来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展现广州新农村不仅在经济上奔小康,同时积极重视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精神和文化上“脱贫致富”
海内外票友瞩目
好剧目连番上演
本届粤剧节板块设置丰富,包含优秀剧目展演、华人华侨社团粤剧粤曲联展、粤剧电影展映、粤剧研讨会以及粤剧名师讲座、艺术沙龙等。其中,优秀剧目展演作为本届粤剧节的重磅板块,将在广州大剧院、蓓蕾剧院、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江南大戏院、南方剧院、番禺沙湾文化中心、黄埔石化影剧院、彩虹曲苑、粤剧艺术博物馆等演出会场,展出15个专业院团的21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剧目。
这些剧目包括传统经典粤剧《搜书院》《三法堂前并蒂花》《南唐李后主》,全新佳作《清水河畔》《谯国夫人》《东江传奇》《抉择》等,涉及广州、深圳、佛山、肇庆、江门、吴川、茂名、廉江、恩平、肇庆等广东省内以及广西南宁、梧州的专业院团。
本届粤剧节是一次特殊的艺术盛会,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不超过座位数75%的背景下如期举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粤剧节演出规模有所缩减,但粤剧节作为全球华侨华人瞩目的粤剧盛会,自报名启动伊始,海内外粤剧工作者及爱好者仍积极响应,共同吹响粤剧盛会集结号。
华人华侨社团粤剧粤曲联展板块由来自美国、加拿大、新西兰3个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的38个社团,共计158个节目组成21台华人华侨粤剧粤曲晚会进行展演,在南方剧院、江南大戏院、粤剧艺术博物馆三个场馆进行集中展演。优秀剧目展演、华人华侨社团粤剧粤曲联展两大板块共计42场演出,累计参演人数超过3000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优秀剧目展演板块还特别加入了优秀青年剧目展演的环节。优秀青年剧目展演是在“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基础上,于历年创排的孵化剧目中挑选佳作进行展示,旨在通过孵化剧目培养一批编剧、导演、演员及舞美创作人员等粤剧人才,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粤剧艺术。11月20日、21日在沙湾影剧院,11月23日、24日在黄埔石化影剧院将演出广州粤剧院的孵化计划剧目《歇马秀才》《梅花翘》,一展优秀粤剧青年人才的艺术风采。
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本届粤剧节境外参演人员均按规定施行入境14天隔离医学观察措施,隔离期结束且所有演职人员核算检测结果呈阴性后方可参加演出。为了让更多市民走进剧场共享文化盛宴,本届粤剧节优秀展演剧目对外公开售票,华人华侨社团粤剧粤曲联展则免费进场,所有剧目的戏票均在中演票务通上公开发售。
云上传播戏剧魅力
创新形式助力推广
受疫情影响,众多海外粤剧爱好者无法来到广州现场参与粤剧节盛会,为此,组委会将在粤剧节期间挑选优秀剧目展演中的部分剧目进行云上展播,线上线下同步演出,在虎牙、触电新闻、广州日报客户端等网络平台同步直播,让全球粤剧迷足不出户也能参与此次粤剧盛会。为进一步扩大粤剧讲座的惠及面,组委会还摄制了《舞台实用知识——化妆技巧、服装、道具》系列讲座,将于粤剧节期间进行云上展播,海内外粤剧爱好者均可观看学习。
与前七届粤剧节最大的不同,除了开展优秀剧目云上展播外,本届粤剧节还新增了粤剧电影展映板块。仅广州粤剧院在“广州市粤剧电影精品工程”的支持下,2017年—2020年,已完成《花月影》《刑场上的婚礼》《南越宫词》《睿王与庄妃》等电影的拍摄。
2019年末上映的《刑场上的婚礼》广州、佛山两地观影人数12万人次,单是广州地区放映的总票房近230万元,该影片的观影人次、放映场次及票房均创下近3年来国内戏曲类电影的最高纪录。今年恰逢粤剧大师马师曾120周年诞辰、红线女95周年诞辰,为了发扬粤剧大师马师曾和红线女的艺术精神,本届粤剧节增加了马师曾、红线女经典粤剧电影展映。
粤剧节举办期间,将在广州市北京路永汉电影院、下九路平安戏院和红线女艺术中心展映20部粤剧电影,包括广州粤剧院的《刑场上的婚礼》《花月影》《南越宫词》,广东粤剧院的《柳毅奇缘》《传奇状元伦文叙》,纪录片《粤韵芬芳》以及马师曾、红线女经典粤剧电影展映专场。
本届粤剧节注重艺术与学术并行,积极利用文化沙龙、知识讲座与学术研讨会助力新时代粤剧传承创新发展,活动期间将举办多场粤剧学术研讨会、沙龙和相关讲座。11月11日下午,在红线女旧居举办“红豆魅力续华章——文化沙龙”活动,邀请粤剧名家、研究专家为粤剧节提前预热;11月18日将邀请国内戏剧界、粤剧界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粤剧现状、前景、内涵与外延问题,粤剧创作问题以及粤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等相关问题展开学术研讨。
此外,粤剧节还将邀请著名的广府文化学者何车在永庆坊举办题为《<香已销,梦未断>——名剧<梦断香销四十年>赏析》粤剧讲座。
粤剧节还将走进华南理工大学,邀请红线女艺术中心演出和培训部部长、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广东粤剧艺术传承基地”特聘教师冯汉华举办题为《粉墨青红 涂心于面——粤剧面谱知识漫谈》粤剧讲座。(陈熠瑶/文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