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9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河北:非遗+扶贫让农民走上致富路

□ 王凯东 周汝俊

今年国庆长假,在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中国马镇“非遗+扶贫”展示厅里,“满族宫灯”展示台前游客络绎不绝。摊主张桂贞一边展示制作技艺,一边回答游客的问询。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宫灯”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张桂贞的宫灯工坊已招收了70多名农村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张桂贞说:“家里没事了,他们就来工坊做灯,每个月有千儿八百的收入。”

近年来,河北省聚焦脱贫攻坚,出台了一系列“非遗+扶贫”的优惠政策,有计划、有组织地建设非遗扶贫工坊和传统工艺工作站,组织当地贫困劳动力进行工作技能培训,以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和居家就业。

授之以渔

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那书晨说:“以技扶贫,可防止返贫。”河北拥有特色突出、数量众多的非遗资源,应该让这些资源变为产业,在扶贫攻坚中惠及当地百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贫困户在学到技艺的同时,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和增收。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丰宁县五道营村村民丁君方每天上午10点准时在微信群里交流剪纸技艺学习心得。

几年前,丁君方因患病使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艰难。2019年5月,村里让丁君方老两口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学习剪纸。丁君方说:“去年半年的时间,我和老伴儿凭借剪纸收入了4000多元。”

丰宁是国家级贫困县,约有10.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该县非遗文化底蕴深厚,有61项非遗项目。作为全国“非遗+扶贫”试点县,丰宁在县城建立传统工艺工作站、乡镇和村里建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基础上,鼓励非遗技艺传承人开门收徒,组织技艺培训班,让村民在自家院里就可以挣到钱。截至目前,丰宁累计组织非遗培训200余次,培训学员6万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30%。

魏县传统棉纺织技艺远近闻名。为助力扶贫,郭家坊土纺土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走访了周边11个乡镇的50多个村庄,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传授纺织技艺,送线上门、收货到家。该公司工作人员说:“贫困人员以在家加工为主,时间自由,干得多挣得多。平均每人每年收入最多能有一万多元。”

围场县邵家店村党支部书记柴景英结合村情,开展满绣技艺培训,累计培训初级绣娘60人、高级绣娘3人,发展满绣家庭手工业56户,其中贫困户18户,使村内留守妇女有了致富的平台。

一艺在手,终身脱贫。如今,河北省非遗扶贫已成为因地制宜、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并不断衍生出新途径、新渠道、新模式,持续激发百姓脱贫的内生动力。

传承扶持

今年以来,河北省先后出台《关于河北省传统工艺振兴的实施意见》《河北省“非遗+扶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的方案》等文件,推动非遗扶贫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让百姓在家门口挣钱。

宁晋县是著名的“中国工笔画之乡”。该县将工笔画作为产业培育,鼓励工笔画室与非遗工坊相结合、非遗工坊与扶贫相结合,催生出拥有7000多名草根画家的300余家画室,分布全县10多个乡镇30多个村,形成了年产值2亿元的非遗文化产业,带动了农民致富。

蔚县通过深耕历史文化,扶持非遗扶贫站点工坊,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蔚县剪纸阳光家园是当地重点扶持的扶贫站点工坊,以招收残疾人为主。他们的理念是,让贫困户以技为生,进而脱贫致富。家住蔚县崔家庄村37岁的段海敏是村里的贫困户,在蔚县剪纸阳光家园工作两年多。段海敏说:“家里没事的时候就来工坊做工,计件算工资,每个月差不多能挣一千多元。”

顺平县伍郎村农民刘五代是“宫廷布鞋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刘五代致富不忘乡亲,在全县开设10个加工联络点、66个专业小组,带动36个村866户村民年增收687万元。

河北省文旅智库专家梁勇说,非遗扶贫实际上是将传统技艺向更多贫困人群普及,既使他们掌握非遗制造技术后实现居家增收,还解决了农村留守人口的就业问题。

多措并举

在大名县,类似这样的顺口溜流传了多年:“草编是个宝,农民离不了,掐个辫子辑个草,油盐酱醋有钱了,灾年能换粮,丰年添衣裳。”现在,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大名县草编成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结合乡村实际,大名草编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群英,探索出了“传承人+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公司+农户+贫困妇女”的扶贫模式,并利用8个农村草编传承基地,帮贫困户和有草编制作创业意向的农户就业、创业。据统计,当地50余名贫困妇女已脱贫,带动1000余名农村妇女利用草编增收。

需要经过140道工序方可制成的衡水侯店毛笔,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近年来,侯店毛笔厂所在地衡水市桃城区积极探索“非遗+工厂+农户”的模式,开设多家毛笔加工厂,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使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广宗县的柳编协会把广宗柳编小作坊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培训、教学、体验、销售、推广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重要扶贫平台。协会给体弱年迈人员安排适当工作,吸收和扶持大批贫困家庭成员,为周边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学锋介绍,近年来,河北省探索多种模式,实现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和居家就业增收致富。截至目前,河北省共建成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5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359家;培训6万余人次,带动近10万人就业,2万余人达到脱贫标准。

非遗已成为促进河北农民增收、拓展农村就业渠道,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增长点。

2020-11-09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1941.html 1 河北:非遗+扶贫让农民走上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