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夜宿云水谣

□ 虞燕

夜宿云水谣,是临时决定的。

路口,戴斗笠的闽南姑娘问是否需要住宿,她家就在云水谣古镇,是个土楼。热诚却不过分殷勤。看了图片问了价格,满意。那就住吧,反正也是随便游,没做过什么攻略,遇上的都是缘分。

跟随她拐进一条小路,一个村庄的模样就在眼前了。往里走,每几步就有一家餐饮店或民宿,或略施粉黛或精心装扮,各展身手吸引游客的目光。想起前两年去宏村,各家各户也是这般,身傍知名景区,不利用地理优势招徕些客人,倒像辜负了老天的美意似的。而对于游客来说,吃住都方便了,也是美事。

光顾着瞧路两边,根本没留意拐了几个弯,待姑娘手一指,说:就这儿!两眼才迅速对上了正前方,果然是个圆墩墩的土楼,半新不旧,两串红灯笼挂于拱形大门之上,风一吹,灯笼摇曳。莫名想到刀马旦的七星额子,红艳艳的流苏穗子从两鬓垂下,顾盼腾挪百媚生。院子很大,角落里野草野花兀自生长,小凳子与电瓶车为伴,竹竿子横竖交叉,其上,被子桌布晾得热闹极了。那种家常气让人放松、舒服。院子中央建了座雕花木屋,跟土楼的木质结构蛮搭,是专供游客吃饭的地方。炮仗花沿着土楼二层的木质围栏攀爬,气质随性却又婉约,令人惊艳,橘红色将整个楼映得喜气起来。一楼的房间不大,碎花窗帘和吊篮藤椅一组合,很田园风。毕竟是头一次入住土楼,东摸西看的,磨蹭了许久才拿起菜单考虑晚饭吃点啥。

游走了一天,饥肠辘辘,干脆让老板推荐特色菜。三个人点得多了些,但吃得满意。尤其金线莲土鸡汤,极其鲜美,还有什锦山野菜,别的地方只怕是吃不到的。边吃边问老板,赏怀远楼夜景怎么走好?将脑袋伸出木屋,抬眼,天色已呈青灰,一块圆乎乎的青灰色,仿佛坐在井底向上看。灯笼逐次亮了。

夜色里的村庄蓦地华丽起来,彩灯、红灯笼、饮食店勾人的香气、人们的笑脸,虽是冬日,一切都热烘烘的。路边有家民宿,旅客就在院子的方桌上吃饭,言笑晏晏。遥远的记忆就这样被牵了出来,在老家的小岛,夏日傍晚的院子也是这般情景。待撤走碗筷,黑白电视机就位,左邻右舍摇着蒲扇慢悠悠踱过来……

云水谣的鹅卵石古道堪称奇观,搞不清到底有多长,伸得有多远。鹅卵石的个头差别很大,无一例外地被踩磨得无比光滑。古道旁,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的房屋挺立着,商铺众多,那是古镇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市了。溪岸边,古榕树群让人叹为观止,尤其那棵千岁老榕树,树干底端只怕要十多个人才能合抱得过来,惊得人合不上嘴巴。从小桥往下看,火树银花,灯影憧憧,如梦似幻,美则美矣,但很多古镇也大抵如此,便没有多大惊喜。天桥下的那块空地上,很多人放起了烟花,绚烂、欢腾,女儿按捺不住,在老商铺买了烟花,亦加入了此列。孩子们的笑声和惊叫声掉在鹅卵石上,骨碌碌滚出去老远。

按民宿老板指点的,我们过天桥,直走,拐弯,下一个斜坡,就望见了怀远楼。夜幕下,圆形楼顶悬垂的一排排灯笼红亮红亮的,像给土楼戴上了一条华美的项链。作为建筑工艺精美、保存完好的双环圆形土楼,怀远楼高4层,每层有34间,共136间,内院核心位置的祖堂也就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斯是室。从大门进去,走着走着,我们再次回到了大门,不知不觉已绕了一圈。村民大多还居住着,很随意地在自家门口支个小摊儿,无外乎卖些茶叶、草药、小摆件等,土楼造型的工艺品可爱极了。有一家现做客家糍粑的,糯米团翻来翻去,下锅油煎,呈金黄色后撒上黑白芝麻,最后剪成小块,裹上黄豆粉,软糯清甜,香味浓郁,明明晚餐已吃撑,还是忍不住多吃了几块。

从怀远楼出来,原路返回,经过天桥时,烟花放得热烈,照亮了不远处在大榕树下喝茶闲聊的人们,木质桌椅,竹制茶盘,引井水泡的热茶,累了乏了就这样歇上一会,多好。在某个间隙,我听见了溪水流淌的声音,沉静、灵动,像从遥远天边飘来的一首歌。

这样的夜晚,真希望过得慢一些。

2020-10-20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7102.html 1 夜宿云水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