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
第02版:旅游报02版

文化志愿者专列开起来 美丽乡村画卷展出来

□ 本报首席记者 王洋

到贵州从江县的增冲鼓楼,看千年古寨,到新疆和田地区品蜜枣、尝葡萄、赏美玉,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古镇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今年8月23日,由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央视频号·文化志愿者专列”贫困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推介活动启动。

活动创新推出“央视频号·文化志愿者专列”,沿着中国铁路线行驶经过52个贫困县,邀请文化志愿者陆续“登车”,介绍、展示经过地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产品。文化和旅游志愿者专列将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展现给广大网友。

扶贫列车 驶向远方

“‘央视频号·文化志愿者专列’活动是文化扶贫和志愿服务的创新举措,活动充分发挥国家艺术院团的人才资源优势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国家平台优势,在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首发。”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项活动是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实施的“春雨工程”全国示范性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春雨工程’以脱贫攻坚为工作重点,面向全国尚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1113个贫困村,扶持和开展群众需要的文化和旅游项目。”

在历时5小时的首场直播活动现场,“济公爷爷”扮演者游本昌、中央歌剧院副院长幺红、青年演员毛晓彤等十余位文化志愿者轮番登场,陪伴网友一起将文化志愿者专列开进尚未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从自然风光、非遗习俗、特色美食三个板块推介当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启动仪式后,央视频在9月至10月间陆续开展10余场大型直播活动,来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煤矿文工团等十大国家艺术院团的艺术家和总台主持人一起作为文化志愿者,登上“央视频号·文化志愿者专列”,前往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7省(区)的国家级贫困县,通过直播连线现场展示贫困地区的美丽风景和文化特色。

9月11日和9月28日的两场直播推介活动中,总台主持人和文化志愿者带领观众分别与贵州、甘肃的民俗嘉宾通过现场体验、地方连线等方式推介当地的美景、美食与民俗。

贵州场直播推介活动带领观众领略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美景,体验拦门酒等特色民俗风情,品尝酸汤鱼等特色美食,学习织布等民族手工艺等。甘肃场直播推介活动则带领观众领略官鹅沟、阳坝等地异彩纷呈的自然生态;品尝礼县苹果等特色美食;走进哈达铺镇的红军街,寻找长征路上的红色记忆;体验影子腔等民俗风情,了解当地独特的秦早期文化等。中国煤矿文工团演员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演员还分别在现场为当地群众带来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贡献文艺的温度与力量。

搭建平台 互利共赢

一路走过52个贫困县,“央视频号·文化志愿者专列”致力于挖掘各地的文化价值、人文故事与地域风情,帮助屏幕前的观众近距离了解当地文化。在从上海站发出的“央视频号”高铁上,乘客还可以在车厢里收看52个贫困县的文旅资源宣传片,用手机扫描座椅靠背上的海报二维码,查询贫困县丰富的农产品、非遗产品信息并下单购买,推动旅游减贫、振兴乡村经济。

作为此次活动文化志愿者中的一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文化志愿者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传播文化,把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传播开来,让更多人了解丰富多彩的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二是促进文化交流,让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了解,旅游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创造文化,促进文明的发展,旅游可以让更多人在交流互鉴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并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促进文化创造。”

在直播连线中,泸沽湖兄弟组合中的收公一史带领网友参观了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摩梭村寨的摩梭人家、品尝了地道的民族餐。在他看来,借助直播平台,当地的非遗能得到更好传播。“我们的产品都是本地生产,绿色环保、非常健康,希望广大网友能够购买支持。同时,我们也希望能把摩梭文化宣传得更广,吸引游客到这里亲身体验。”

“本次活动能够激发本地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活力,扩大宣传,促进脱贫攻坚,助力我县文化和旅游事业大发展。”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文化馆农民画画师米娜瓦尔也对这趟专列的到来充满期待,“麦盖提县是刀郎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沙漠探险穿越和自驾、越野爱好者的圣地。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更多游客了解这里,并过来做客。”

全力以赴 信心满满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在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形势下,如何快速振兴乡村旅游,帮助乡村贫困地区群众渡过难关,更好地服务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是目前我们积极努力的方向。”贵州从江生态文化社创始人、贵州务美公益旅行发起人杨光倩介绍,近年来,她和团队深耕乡村,推动非遗传承创新和乡村文旅的发展,专注于个性化公益旅行、乡土研学和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等工作。

在杨光倩看来,可以借助新渠道更加直观地展现贫困地区的文化内涵和旅游特色,对当地的非遗和旅游进行转化输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模式,打造开放、多元的文化共享空间,为志愿者、旅行者、设计师、艺术家等与在地村民建立情感和价值联系,开发新型乡村体验产品。

“通过发展文化和旅游实现脱贫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龙王坝村村委会主任焦建鹏告诉记者,“龙王坝村在2003年以前曾是贫困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人均收入突破了万元大关。村里建设了滑雪场、民宿一条街、采摘大棚、科技馆等,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

在焦建鹏看来,乡村振兴为他们带来了发展机遇,接下来,他们将立足当地特有文旅资源,打好红色旅游这张牌,抓住研学旅游发展契机,在疗休养方面发力,做好康养接待等工作,让走进龙王坝的游客都能有良好的乡村旅游体验。

文化志愿者专列将继续行驶,更多文化和旅游扶贫富民故事将展现出来。

2020-10-19 王洋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7065.html 1 文化志愿者专列开起来 美丽乡村画卷展出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