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重庆市涪陵区精心组织策划推出了一系列爆款文旅产品,在“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以下简称“双晒”)活动持续宣传造势下,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各景区(点)和文化场所游人如织,预约游览成为旅游出行新风尚。
数据显示,“双节”期间,涪陵累计吸引游客191.15万人次前来赏江城盛景、品涪州美食;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25亿元,同比增长20.03%,“双晒”带给涪陵旅游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近年来,涪陵区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知名人文风景旅游目的地”总体目标,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推动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持续聚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谋求文旅产业实现新跨越,全力打造涪陵文旅产业发展升级版。
借力“双晒”,彰显涪州风采
“今晚我们为大家特意准备了两条精品线路,一条是人文长江之旅,绘人文巴渝、揽长江之美;一条是神秘乌江之旅,寻神秘奇观、探乌江之幽。”当直播间的观众还沉浸在开场舞《双鱼献瑞》的惊艳之中时,涪陵区区长种及灵已经为他们开启了云端探秘涪陵之旅。
坐落在重庆地理几何中心的涪陵,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无论是南宋诗人马提干“人烟繁峡内,风物冠江前”的感叹,还是清代诗人陈答“涪州繁盛地,望气亦佳哉”的赞誉,都说不尽神奇涪陵的人文渊薮。
人文长江之旅的第一站,从涪陵千年文脉的标志古迹白鹤梁启程。作为公元8世纪至19世纪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水文遗产,
白鹤梁以石鱼为水标,以题刻文字记录了千余年来长江枯水水位变化信息,蕴含着人类关于生存与发展的古老智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是长江三峡地区唯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文化景观。
“风雅君子镇,浪漫梨香溪。”位于蔺市镇的美心红酒小镇景区,坐拥千亩葡萄庄园,每当丰收季节,游客可以一品采摘、酿酒的乐趣。而景区设立的扶贫车间,采用工厂、卖场“二合一”的运营模式,不仅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网红景点,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农民的收入,是涪陵“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
围绕30万件农耕石器匠心打造的万松里石磨纪,为游客留住了心底那一抹乡愁,有“涪州第一泉”美誉的沙溪温泉,则为人们旅行提供了一份天然的舒适。
千里乌江在涪陵汇入长江,因此涪陵自古就有“乌江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清代诗人翁若梅旅泊涪陵后留下“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的绝句,道不尽乌江两岸奇峰峻险,峡谷林立;南宋诗人陆游“摇楫横大江,褰裳蹑高楼”描绘的雄浑画面,说不完“滔滔江水向中天,拍岸惊涛凝意悬”的风骨和气质。
神秘乌江之旅,自同样神秘的“世界已知的第一大人工洞体”——“816工程”开始。这座“镇国重器”集神秘、神奇、神圣于一体的特色景区,不仅是中国唯一解密核反应堆,也是共和国三线建设的一座丰碑,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它强大的震撼力。
与“816工程”相去不远的“816小镇”,是当年小镇建设者们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这座布满了文艺感和年代气息的小镇,让人好像瞬间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如今已是涪陵文旅文创示范基地和乡村振兴实践基地。
武陵山旅游度假区则聚集了涪陵3个4A级旅游景区,是涪陵自然风光最为迷人的地方。这里有地球古老的“伤痕”——武陵山大裂谷,有重庆“最美森林氧吧”——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号称“东方普罗旺斯”的大木花谷·林下花园。
除此之外,涪陵还推出多条长江“豪华游轮”专线产品,游客可以乘坐游轮,感受两江环抱、山水辉映的神奇魅力。
创意赋能,精品文创崛起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深挖在地原生符号、文化元素、人文精神等形成的文化创意产品,不断丰富着文旅产业链条,成为旅游产品开发的热门话题和后发动力。
今年6月,涪陵举办了“鹤立涪州 创意未来”首届涪陵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旨在通过引导参赛选手围绕涪陵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开发一批“看得上、带得走、送得出”的涪陵特色文创产品,为涪陵白鹤梁申遗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助推涪陵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双晒”,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由此选拔出来的各种立意独特的文创产品,同样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款手绳就是运用八方结、斜卷法、金刚结编制的,名叫吉祥如意——双鱼手绳。灰色的鱼名为吉祥,红色的鱼名为如意。将其系于腕间,代表了白鹤梁‘双鱼献瑞’的美好祝愿。”闲聊之际,在“巴渝巧姐·菜乡结绳”手工编织带头人张沉静的一双巧手之下,两条栩栩如生的双鱼结绳出现在观众面前,在直播间掀起了一阵浪潮。紧随其后推出的白鹤梁文礼七件套,除了具有白鹤梁的文化元素,也注入了结绳文化的元素。其中状似祥云的蓝色祥和结,形似曼陀罗花的红色如意结两枚书签,不仅承接着传统文化的情致与智慧,更展现出白鹤梁双尾石鱼之间的情与结。
榨菜作为涪陵的“第一名片”,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优质青菜头种植基地,生产能力最强的榨菜加工基地,极高知名度的榨菜品牌及龙头企业,还有一批特色鲜明的榨菜文旅景点和文创产品。本次“双晒”,涪陵推出“涪陵榨菜君”表情包,青菜头的形象加上地道的重庆言子,十分接地气;而以国家级非遗项目“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为元素开发的“榨菜机制玩偶”系列,生动展现了榨菜晾架风干、切丝、压榨、装坛等制作技艺,不仅是带给亲朋的时尚伴手礼,更让游客多了一种了解榨菜文化的途径,有助于进一步推广涪陵榨菜文化。
“文创产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在地历史、民俗、民族、人文等多种因素的文创产品,将地方特色文化和景区特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游客面前,发挥着传播历史文化和宣传旅游资源的作用。”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让文创产品作为涪陵文化、涪陵精神表达载体,提升文化认同感,将是涪陵文创未来发展的重点。
高位统筹,助力产业腾飞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其中多处提及文化和旅游内容,并明确提出重点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
涪陵区因势利导,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举办了首届重庆涪陵绣球花节、首届重庆涪陵白鹤梁文化节,促成与四川省南充、达州、广安等5地15家文旅单位签订成渝经济圈合作框架协议;引进重庆美心(集团)有限公司,在蔺市镇投资“农旅+智慧综合体服务区”12.6亿元项目并签约;武陵山大裂谷景区在经历了新一轮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后已全面复工,重新对外开放;“美丽涪陵乡村行·文旅体育助脱贫”十个一专项扶贫攻坚行动,实现旅游消费130余万元;设计独特、互动性强的“816小镇”在试营业期间,就已成为深受游客喜欢的网红打卡点。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双晒”的助力下,涪陵文旅展现出良好复苏劲头。数据显示,2020年1月—9月,涪陵全区接待境内外游客1822.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4.22亿元,已恢复去年同期水平。
“后‘双晒’时代,涪陵将继续加大文旅品牌创建和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好涪陵的文旅资源,推进文旅产品迭代升级,点亮‘神奇涪陵’。”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涪陵将坚持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涪陵区将着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白鹤梁题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抓手,积极筹建中国水文博物馆,与白鹤梁题刻共同构成新的水文遗产保护展示体系;同时抓好小田溪巴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推动小田溪巴王陵遗址公园建设,形成重庆的文化新地标和全国的巴文化高地;进一步提档升级“816工程”和程颐点易园,加快推动北山爻里文旅小镇、五桂堂历史文化街区等文旅项目建设,不断推出新景点、新看点。
坐拥两江画卷,承袭千年文脉。后“双晒”时代的涪陵厚积薄发,正在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机遇期,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大力推进文旅产品迭代升级,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神奇涪陵,芳华再盛!